晨报记者 谢竲
用ipad的镜头对准位置,在屏幕上完成手写,就能在展示大屏上留下永久的“电子墨宝”;带着手机边逛街边找宝箱、找宠物,就能获得随机优惠券;无人便利店的亮相不仅让消费者可以“即拿即走”,也能实现“无感支付”;还有包括数字气味机、智能3D体测仪、咖啡拉花机器人、调酒机器人可以现场体验……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拉开帷幕,而在此之前,世博展览馆旁的世博源已经率先在购物中心3区呈现了一个“AI数字新生活体验区”的“分会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申城在“AI+商业”领域的智能创新也正呈现出更智能、更交互、更多元等特点。人工智能肩负着推动数字经济纵深发展的重任,而通过为商场、商街、商圈装上“智慧大脑”,也让原本看似遥不可及的AI技术更好、更快、更便捷地走近市民身边,让每一个人都能直观地体会到城市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切实红利。
数字气味机推出,展示爆米花等16种气味
最近,世博源3区B层的一家书店里多了一个新设备,略高一些的写字台上摆了一台显示器,右侧还挂了一支形似探测仪一般的仪器。仔细瞧,原来是一台“数字气味机”,触摸屏上罗列着薄荷、薰衣草、椰子,甚至榴莲、火锅、爆米花等字样,点选其中一种,再将气味输出口稍稍靠近鼻子,只需要1秒左右,火锅鲜香、薄荷醒脑……各式各样的气味便涌进了鼻腔。
记者获悉,调制“数字气味”的原理,其实就是将不同的精油泡发成5000个均匀颗粒,通过后台控制,在气味料盒中进行调配,从而送出指定的气味。目前该技术的气味输出数量上限大约在64种,而在世博源中展示的这台机器目前则可以实现16种气味的展示。
“这种技术目前在国内主要应用在4D电影院中,影片播放到指定的情节,可以产出相应的气味进行配合,以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车载香氛,当系统对驾乘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智能判断后,便会自主对车内香氛进行一定的微调,例如通过添加薄荷的成分,能够更好地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而就在数字气味机旁,记者还看到了包括测肤魔镜、虚拟试衣镜等有趣的A I新玩法。尤其是一台3D体测仪,市民只需要站在镜子前转上一圈,“智能魔镜”就能在10至30秒内生成体测报告,除了身高、体重、BM I等基础数据,系统还会生成1:1比例3D人体模型,并识别出包括驼背、骨盆前倾等形体问题,给出体态评估。
此外,在A I机器人服务体验区里,技术人员正在对咖啡拉花机器人、调酒机器人、画画机器人进行最后的调试,不远处的无人超市、智能冰柜也已基本就位,待货品上架,消费者扫码进店后,就可以实现“即拿即走、无感支付”。
升级消费体验,扩展实际生活应用场景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和此前世博源构建的智慧街区相比,今年体验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原本较为分散的体验点都集中在了人流相对更高的3区,共呈现了十个A I数字新生活场景,共计35项应用。而在引入更多、更有特色的沉浸式互动消费新体验的同时,体验区在设计之初也把交互性、精细化运营和消费者洞察等列为重点。
例如消费者通过“AR M ALL”这一微信小程序,便可以“穿越”至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走进活动区域,便可以尝试开启射击、寻宝等小游戏。体验区范围内大约有十几家门店都在“家门口”设置了专属宠物,通过小程序找到3个就能领取随机优惠券;而组队进入射击游戏,60秒内连续击中屏幕上的所有飞行器更有机会获得神秘大奖。
“我们希望能够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会场旁打造一个以生活数字化为主题的‘分会场’,同时也希望将这种模式推广、复制到更多的常态化运营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系列A I交互应用除了能够给市民游客带来消费体验上的升级,对于商家来说也是一次有效的门店引流和消费者信息的收集,在双方良性循环互动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放大人工智能在实际生活应用场景的功能性和持续性。
数字赋能商业,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在申城商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多元。例如与世博源同为上海市第三批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智能商圈新地标去年年底便上线了“玩转南步街” APP,打造了上海首个带有AR虚拟增强现实功能的商圈导游导购APP。
小小的一个APP结合了5G、AR和A I技术,其中不仅包含了导航、导览等基础功能,还有开宝箱、“剧本杀”等等新玩法。
近期,App上还同步开启了红色剧本“踏寻红色印迹”,将南京路步行街沿线五卅纪念碑、黄浦剧场、劝工大楼等红色地标串联成一条红色线路,结合多媒体技术让市民游客在手机、平板上“寓教于游”。
“各种交互功能可以让逛街更具趣味性和便捷性,而用数字化手段为街区装上‘智慧大脑’,也是一种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商圈、商户和消费者三者之前互联互通生动方式。”业内人士指出,人工智能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而以数字赋能商业,必将持续助力释放申城线上线下的消费潜力,“人工智能肩负着推动数字经济纵深发展的重任,而通过与实体经济以及各项技术、产品、工具的融合,才能在各行各业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服务体系、价值体系和产业体系,并惠及更多的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