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首席记者 庞菁涵
暑期实习旺季到来,不论是为求职铺路,还是为留学申请加码,互联网大厂、四大会计事务所、知名证券公司、咨询公司等大平台实习机会,愈发炙手可热。
然而,有人却把实习变成了敛财工具,借着“内推保进”名义,将实习机会开出数万元的高价。随着一封求职中介行贿券商员工的邮件被曝光,这条针对大学生的灰色产业链也被揭开。
什么是内推?工作岗位如何售卖?花钱真的能进入大平台实习吗?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接连而至的“行贿邮件”
六月中旬,在券商公司做金融科技项目的李嘉(化名),通过公众号和微信群发出了一则实习招聘信息,没多久,他的邮箱便提示收件——一封来自求职中介的“合作邀约”夹杂在应聘的简历中,显得有些另类,然而紧接着他又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中介来信。
收件人一栏显示多个邮箱地址,这意味着不止自己收到了这样的信息。
“我们是XX工作室,专门服务于大学生就业,我们有很多背景优秀的学员想要进入您所在的公司实习。老师可以帮助内部refer(推荐)一下我们的学员吗?我们有上万名意向学生,每个学生成功进入公司实习会给到您2-5K的推荐金。”
送上门来的“外快”让李嘉有些愤怒,他想起了自己一年前求职的经历。
去年五六月份,李嘉还是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他把券商公司研究员作为自己的就业方向,而实习经历的空白,让他担忧接下来的履历可能不够亮眼。连续投出去的简历也仿佛“石沉大海”,李嘉开始坐不住了。
他翻看B站、知乎、微信公众号,加入实习社群。在关注一些求职类公号、博主的招聘信息、职业规划指导等“干货”时,李嘉不知不觉地被吸引到了求职中介的身边。
先是有销售打来电话了解基本情况,接着,就在微信上拉了一个4人群聊,介绍“职业导师”给李嘉认识。一来二去的交流中,对方抓住了他缺乏实习经历的短板,让他相信要想实现目标,一定要去好的券商实习,通过付费内推可以提高成功机会,而时间紧迫、名额有限,再不报就来不及了。
李嘉遇到了不止一家求职中介,与不止一位“职业导师”交流过,而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最终将话题带到付费内推实习上,要价上万元,而且一个比一个高。
“那时候我觉得,如果不通过他们,未来的职业都是灰暗的……”李嘉回忆。
但高昂的费用让他犹豫起来,转向师哥师姐征询建议。已经工作的前辈及时劝醒了他,不要轻信中介的话,上公司官网找实习才是正确途径。
时隔一年,戏剧性的一幕上演,自己的身份从被套路的求职者变成被贿赂的券商业内员工。
面对“求合作”的邮件与其背后的中介公司,他不禁感叹,原来真的会有人来贿赂内推,如果有员工收到这样的来信并且有心做“内应”,那么,求职者公平竞争的机会就被严重破坏了。
明码标价的实习岗位
内推即内部推荐,企业员工可以向人事部门直接推荐人才,如通过内部邮箱上传被推荐人简历,提高招聘效率。相较于应聘者自己投递简历,被内推而进入面试的几率更高。
近年来,为工作铺路、为留学准备,互联网大厂、四大会计事务所等热门公司受到高校学生追捧,实习一岗难求,于是就有中介打起了内推的主意——你花钱,我找人帮你内推。
这些中介机构名目繁多,如职前教育、职业规划、留学咨询等等,惯用的手法就是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刷学员成功的“战绩”,将销售人员包装成“职业导师”,引导学生付费购买内推实习。比如李嘉遇到的三家中介公司,第一家提供专业技能提升、面试提升、内推服务,打包售价1.2万元;第二家提供2-3个月某证券的内推实地实习,收费2万元;第三家是要价最高的,开出了41999元的价码。
记者以想进入互联网运营岗实习咨询某求职中介,对方表示该类实习内推一次的收费在1.7万元左右,实地实习,有实习证明:“上海有腾讯热搜产品运营、小红书口碑营销产品运营、字节跳动抖音活动运营,付费内推,保过的。”
不仅如此,还有媒体报道,某大三学生花2万元购买知名快消品公司远程实习岗位,某985高校女生4万元购买两份互联网商业分析实习机会,某研二女生购买远程实习5000元定金被骗。
曾在四大会计事务所及留学中介机构任职的知乎答主“大欣V”回忆,早在六七年前,付费实习开始产生,近三四年,冒出了众多“卖实习”的业务。
经过几年的暗自生长,这一灰色产业形成了实地实习、远程实习和“小黑工”三种模式。实地实习要经过企业正式选拔流程,名额少、难度大,因此收费高,而后两者则不然。
所谓“小黑工”,一般指某项目临时有用人需求的本部门招聘,为了快速招到人,便不经过人事流程。所谓“远程实习”,就是不能见面办公,也是骗局最集中的地带,而这类实习自疫情期发展起来不久,已经能占约一半市场。由于无需经过复杂的人事流程,这些实习机会几乎付费就能通过。
业内人士透露,曾亲见留学中介机构为了让学生相信有实习机会,冒充企业人事部门打电话通知录取,再通过远程实习布置简单任务,不知情的学生不仅花了冤枉钱,还花了冤枉时间。
不论是数万元一次的实地实习,还是真假难辨几千元起步的远程实习、“小黑工”,这门不需要回头客的一锤子买卖,每年都能从新一茬的大学生身上套取利益。
里应外合的暗箱骗局
此次中介行贿的邮件被曝光,印证了“大欣V”的说法,热门企业中,的确存在员工私下与求职中介、留学机构联系,收取费用进行内部推荐。中介甚至打出“保进”牌——你花钱,我不仅找人帮你内部推荐,还能保证你进入公司实习。
里应外合,是否意味着花钱买了内推机会就能保证实地实习?
“大欣V”认为这不过是中介的噱头。他向记者介绍,四大会计事务所有一套完整的招聘流程,实习生要经过简历筛选、在线笔试、小组面试、经理面试、合伙人面试。中介机构也许能帮你过了简历筛选这一关,但想要保证送进来,不是几万元钱能办到的事。
“这本质就是拼概率,即便是学生自己靠实力进去,也会误以为是关系起了作用,且无从查证。一单成了就是几万的收入。”他说,为防止落空,中介会为学生量身定做几档方案,而“兜底”的实习去向,则是学生不需要花钱也完全可以达到的。
在三位互联网大厂资深在职者身上,记者得到了与以上基本一致的观点。他们分析后不约而同认为,员工暗自收钱推荐简历存在可能,但“保过”几无可能。
某BAT在职员工介绍,员工内推的简历一般不会被人事部门否掉,所以机会相对学生自己投简历是大了一点,但简历通过后的面试等环节,就不是某一个人能左右的了。
某多次担任面试官的互联网大厂在职者直言,内推名额卖钱就是蒙骗学生,想想办法托朋友、学长学姐找个认识的内部员工就能内推,交几万元钱根本不值。
某大型团购网站运营组负责人说,其公司的流程很正规,一个实习生想进来,要么走校招,要么走内推,即便是内推也要经过3-4轮面试,通过了才会来实习。
“你看之前这个新闻里,花4万买实习的985女生,她绩点91,简历写好应聘进来问题不大。她相当于花一大笔钱买了个内推机会,后面还是看自己。”
尽管所谓“保进”并不靠谱,但收费内推的行为已经踩到了公司红线,影响公司人才正常流动。
业内人士称,由于这类行为是暗箱操作,企业本身不知情,一旦被查出来必然会处罚,内部员工很可能被直接开除。
罚款百万的“泄密恐吓”
在调查中,记者获得了一份电子版内推合同,其中专门单列出“保密协议”一大项,要求学生对推荐渠道和实习内容严格保密,不可跟任何人提及实习渠道或有偿推荐实习。这类条款在合同中并不鲜见,甚至还有的写着“泄露合同罚款100万”,以此恐吓学生保密。
若非像李嘉这样有良知的业内工作者,自己主动曝出中介行贿的内幕,学生和企业几乎无法掌握非法交易的证据。
靖霖律师事务所黄洪连律师告诫学生,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有自我保护意识,权益受到侵害及时报案,或联系学校反映情况。在违法前提基础上签署的所谓“保密协议”,不属于正常的商业秘密,并无法律效力。
同时,中介贿赂企业员工、提供虚假岗位涉嫌违法犯罪。在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员工与中介串通出售实习内推的机会,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那些宣称付费就能保进但实际上未提供相关服务的,则存在诈骗嫌疑。
[记者手记]
职场的关,不是“付费”就能过的
大公司、核心岗的光环,对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难以抗拒,似乎“高大上”的实习经历能瞬间升级简历的“战斗值”。
年轻人向往大平台,以获得成长展示自我,是件好事,但机会要靠实力争取,成绩源自脚踏实地。否则,很可能想走“捷径”不成,反而掉了“坑”。
今年初,95后女生司献凤突然被很多人认识了,她作为“全国技术能手”被人才引进落户上海,要知道,她的起点远远比不上大学生,但如今的站位,却毫不逊色于大平台的职员。
我们常讲,一个人的地位往往是平台给的。但如果有一天,自己把自己“修炼”成一个IP,才是走到哪里都能闪闪发光。
那么说到底,实习就业,到底什么最重要?
同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方雅静向我提出了一个关键词,就是“人职匹配”——只有努力提升与岗位的适配性,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出。
漂亮的简历固然重要,但也只是面试的敲门砖,进了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才是真刀实枪的考验,职场的关,不是“付费”就能过的。
回到眼前,与其为了短期利益,冒险踏足灰色地带,不如做好时间规划,定下可行的实习方向,积累经验,向职业目标一步步靠拢。
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想要什么、擅长什么,而后着手行动。是花着父母辛苦赚来的钱买一份真假难辨的实习,还是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干出成就、干出风格,想必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