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体育新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2020欧洲杯中国制造形象悄然改变

晨报记者 王 嫣

20天时间,51场鏖战,北京时间7月12日凌晨,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后首次举办的国际重大体育赛事2020欧洲杯落下帷幕。 场上的冠军属于意大利队,但法国《巴黎人报》在6月29日的评论中断言,“2020欧洲杯的获胜者不是欧洲人,有可能是中国人。”英国《泰晤士报》保持同样的论调:“不管哪支球队夺取欧洲杯,他们都是在为中国企业‘服务’”。

这又回到了迄今热度未减的那个话题:今年的欧洲杯12大赞助商中,来自中国的海信、支付宝、vivo和和TikTok占了1/3的席位,中国成为这届欧洲杯顶级赞助商最大输出国。某种意义上,欧洲杯等国际重大体育赛事是全球区域经济和产业格局变迁的晴雨表,而中国品牌涌现欧洲杯的背后,正是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显性表现,更是中国崛起、中国自信的一个缩影。 五年,中国品牌借大赛走向国际

时间回溯至5年前,2016年欧洲杯还只有1家中国企业;两年后,首次出现中国企业集体成团赞助国际赛事,5家中国企业成为世界杯赞助商;即将到来的东京奥运会,至少有3家中国企业会出现在赞助商阵营。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发布的报告《赞助价值的变化——2021年全球体育营销趋势》中预测,未来10年,中国品牌将占全球赞助市场增长总量的三分之一。而2015年至2019年间,中国品牌的赞助支出以约8.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远远超过了欧洲品牌和美国品牌。 随着中国企业频频露脸世界顶级赛事,外界将会习惯以全新目光打量中国制造、中国品牌。梳理10余年来世界大赛上中国企业的表现,一个清晰可见的变化是,中国企业正在逐渐超越传统的“中国制造”刻板成见,正在经历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从中低端向中高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巨大跃迁。

“中国创造”代替“中国制造” 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媒体抛出了一个“中国制造”的尴尬引发关注——虽然世界杯纪念品多为“中国制造”,但在庞大的世界杯经济的大蛋糕中,以量取胜、贴牌闯世界的中国企业分得的还只是“蝇头小利”。2010年南非世界杯,媒体也还在追问: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世界杯上有阿迪达斯、可口可乐等国外大品牌那样的荣光和收益?

经济学家厉以宁曾说,中国应当以“中国创造”代替“中国制造”。短短10年之间,中国企业以全球化自主品牌接连亮相世界体育大赛,已不仅仅是把产品卖到国外市场,还成为了科技趋势和风口的引领者。由中国企业主导的激光电视产业是其中一个鲜明的代表。3年前的世界杯,“激光电视 中国领先”的赛场围挡第一次出现时,让人印象深刻;2020欧洲杯赛场上的“激光电视 世界第一”更是引发了在显示产业奋战的中国电视人的感慨。 可以预见的未来,世界大赛的展台上,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展示尖端科技、展示中国创造,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