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上海综合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水楼台先得月 日间照护得民心

通讯员 姚志康

“家门口的照护中心真适意!”这是中紫小区郁远芳阿姨对笔者发出的感叹。郁阿姨今年78岁,她说今年入夏以来,她和老伴不再为天热“买汰烧”而发愁了,她9点钟来照护中心,跟着教练学习八段锦、十八法等拳操。一个小时后觉得不过瘾,还可以上器材训练室锻炼。不想再练了,就和新交的老年朋友嘎嘎讪胡,或者看看书,11点一到,饭菜来了,带上预定好的两盒饭菜回家和老伴吃中饭。 郁阿姨居住的中紫小区距离紫云路372号照护中心不足百米,比她还近的是紫云小区,那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紫云居民区老协分会会长茅建国对笔者说:“开设在紫云小区的照护中心也成了紫云居民区的活动室,小区里老年人一抬脚就进来聚会,嘎好呃环境,设施齐全,还有文化娱乐活动,还能解决午餐,不要太灵嗷!”

据中心行政主管小金介绍,这家冠名“乐宁坊”的紫云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是由上海万宏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今年4月份就开始试运营,7月正式开张。因为,照护中心开设在居民住宅楼下,无法设置厨房,所以中餐是由集团旗下的养老院厨房加工制作,适合老年人口味。 笔者和金主管还没聊完,只见穿着一身功夫衫的女士进门。细端详应该是个花甲老者,但散发的那股“气场”,一看就知是个“练功人”。记者主动攀谈,得知“练功人”姓杨名燕华,是照护中心聘来的拳操教练。杨阿姨告知,刚刚从虹桥公园的练功点带教结束,正好接上9:15的照护中心开课时间。杨阿姨的家就住在紫云小区。杨阿姨是2007年由街道派送到市气功协会专门学习气功拳操的团队负责人。14年的钻研练得一身好功夫,也带出五十多人的拳操团队。

趁着开课时间还未到,笔者又采访了其他几位居民。居住茅台居民区翠庭小区的王宝琴阿姨,虽说已78岁,却是手机玩得倍儿熟,她一周前从街道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照护中心开张信息,便跑过来“打打样”,一看,便喜欢上了。她说,最让她开心的是交上了许多新朋友。小老人高梅仙阿姨和照护中心一路之隔,居住在虹桥豪园,她说,到这里跟着教练学拳操,锻炼后浑身轻松,回去烧中饭还不耽误。 据悉,日托服务(含中餐),每天收费30元;理发、扦脚每月都有固定日,理发10元,扦脚20元;需要接送服务(1.5公里内经评估后预约)15元;还有其他特需服务项目。

据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服务办负责人介绍,今年街道发布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养老民心工程“七践事”项目,紫云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便是“七践事”之一。下一步,街道将以紫云照护中心的建成为契机,充分整合社区资源,优化服务项目,为社区老年人实现养老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提供有力支撑,让更多天山老年人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有质量的幸福晚年。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