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点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京审判中国亲历者已全部辞世 上海交大教授追寻父亲足迹,著书开启对日战犯审判相关研究

向隆万:我愿用余生挖掘东京审判历史真相


上海交大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向隆万教授
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被告席。
法庭上,向隆万的父亲向哲濬的发言铿锵有力。 图片来源/上海交大出版社和采访者提供 制图/张继

晨报记者 严峻嵘

今年的8月15日是日本战败并宣布无条件投降76周年纪念日。 76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今年也是东京审判开庭75周年。75年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开庭,中、美、英、苏、法等11国开始了长达两年半的审判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等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历程。

晨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当年的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濬之子、上海交大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向隆万教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向隆万对记者这样总结道。

“再不抢救,这段历史就断掉了” 1941年2月,向隆万出生正值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出生后不久,母亲带着他和姐姐辗转去湖南老家避难。1946年初,他随母亲回到上海时,父亲向哲濬已经接受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的任命准备去东京,那时向隆万刚满5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父亲对自己亲历的这段历史三缄其口,生前几乎没有跟子女说过任何关于东京审判的事情。

虽然向隆万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关于东京审判更多的信息,但作为参与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法学先驱的后人,如果对这段历史缺乏了解,会让他感到窘迫和愧疚。给他带来更大触动的是2006年国产电影《东京审判》的上映,向隆万受邀参加了影片的首映活动,但看完之后,他发现影片问题多多,但这个难以怪罪编导,因为当时可供参考的史料少得可怜,当事人也大都离世。 随着时间推移,当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11位盟国法官都已辞世:1973年,曾担任东京审判法官的梅汝璈辞世;1987年,向隆万的父亲向哲濬也因病去世;2003年,曾任中国检察官顾问组组长的倪征燠亦离世。就在一个多月前,曾担任当时中国检察官的英语翻译,中国最后一位东京审判亲历者张培基先生(翻译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退休教授)于6月27日上午去世,享年100岁。作为东京审判重要亲历者的后人,向隆万教授告诉晨报记者:“当时,我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追寻,去挖掘这段历史的真相,同时借此加深对父亲的了解。再不抢救,这段历史就这样断掉了。”

促成了东京审判研究中心成立 为了挖掘这段历史真相,从2006年开始,向隆万多次自费赴美,在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国家档案馆,在浩瀚如大海的史料中一点一点寻觅相关线索。

在美国国家档案馆,他找到了父亲当年的讲话记录稿,包括在法庭上的讲话和证词,翻拍了数十张珍贵的法庭现场照片,还查找到两段父亲法庭演讲的录像资料。 回国后,他将收集到的第一批父亲在法庭上的演讲翻译成中文,连同母亲的回忆录,一起编进了《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濬》一书,于2010年由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正是这本书,最终引起了有关方面对于东京审判历史研究的重视,并促成了东京审判研究中心的成立。2011年5月3日,东京审判开庭65周年之际,上海交大东京审判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徐汇老校区图书馆隆重举行。时任交大校长张杰院士在致辞中说:“东京审判对于中国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然而在东京审判相关研究方面,却长期被日本和西方学者掌握着话语权,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去改变这一现状。”

作为全球首家专门从事东京审判研究的机构,东京审判研究中心至此开始了对东京审判和亚太地区对日战犯审判的相关研究,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出版工作。东京审判研究中心成立之后,上海交大出版社也与中心展开密切合作,提出了“东京审判出版工程”的总体计划。目前,上海交大出版社已成立战争审判与国际关系出版中心,与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对接,负责“东京审判出版工程”的相关出版工作。 东京审判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成果斐然:承担了国家级、部市级多个重大研究课题;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设立的“东京审判出版工程”,已出版大型史料文献300余卷,先后多次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优秀奖、上海图书奖等重要奖项;先后7次举办国际学术研讨活动,《东京审判文集》被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购得英文版权,列入“剑桥中国文库”;提供学术支持的系列纪录片《东京审判》获第21届亚洲电视奖最佳系列纪录片大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等国内外奖项。

参与多个基础文献出版大项目 2019年12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与上海交大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合作出版《中国对日战犯审判档案集成》,并在2020年9月抗战胜利75周年之际举行新书发布会。《中国对日战犯审判档案集成》全102卷,首次将封存70余年、十分珍贵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战后中国对日战犯审判档案整理出版。

1946年5月至1948年11月,中、美、英、苏、法等11国代表同盟国(联合国)在日本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主要战犯(甲级战犯)进行审判。与此同时,中、美、英、法、澳、新、菲等七国在亚洲地区对日本其他战犯进行了审判。其中中国政府成立了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在南京、上海、北平(北京)等地对侵华日本战犯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审判。中国政府从借鉴国际经验入手,结合本国具体情况,制定审判法规、组建军事法庭、搜集证据、对战犯进行界定和罪行认定,对2000多名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 经整理出版的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所藏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档案约5万页,内容全面、广泛,包含了处理战犯条例、办法及审判程序,战犯处理委员会会议记录,各审判法庭及相关委员会提审战犯的文件和起诉书、请愿书、供词、判决书、见证人名单以及审判记录等审判材料,还包括地方法院、县乡公所等所存调查表、战犯名册以及照片等。战犯处理委员会档案翔实地反映了为给中国人民伸张正义而参与其间的诸多外交、法律、军事人员的不懈努力与巨大贡献。此次审判,是中国有史以来对外国侵略者的第一次审判,对中华民族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为了便于读者利用,上海交大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在对原档案认真查核、清理后,编纂了文献目录、人名索引和附录。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也组织了10余位学者团队,为100卷档案资料编纂详细的索引、附录。为学者研究利用此大型文献档案提供了极大便利。 作为中心创立的推动者和名誉主任,向隆万并未止步于这个“名誉”身份。中心成立以来,他参与了多个基础文献出版的大项目,同时继续着自己对这个领域的探究与开掘。

“希望为后人留下有意义的资料” 2014年,向隆万出版了《向哲濬东京审判函电及法庭陈述》一书,其中向哲濬的法庭陈述,从上一本书的10篇扩展到20篇。2019年,向隆万推出了他的第三本书《东京审判征战记——中国检察官向哲濬团队》。这是一本面向公众的普及读物,人们称它是《东京审判亲历记》(梅汝璈法官亲撰,梅小侃、梅小璈姐弟整理)的姐妹篇。与《亲历记》的法官视角不一样的是,《征战记》以大量生动鲜活的材料,详细描述了向哲濬带领中国检察官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征战”东京审判的全过程。

向隆万告诉记者:“随着研究的进展,我们的研究范围已从东京审判扩展到了整个亚太地区的审判,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也在2017年相应提升为上海交大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学校主要领导担任院长。我们现在在学术研究领域是领先的,国外这方面的专家主要是以个人力量,但我们的背后是国家的支持,这表明了国家对于这方面的重视。下一个10年,我们更多将以研究为主,同时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希望我们的工作为后人留下有意义的资料。” 另悉,《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全译本(第二、三辑)》将由上海交大出版社于近期出版。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