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晨报人物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晨报记者对话《瑞恩的平安日志》作者

“大胡子叔叔”想用纪录片告诉全世界中国到底是什么样

制图/张继
新闻晨报

见习记者 牛 强

如果未来有一天,我们与后代讲起抗击新冠那段刻骨铭心的回忆,纪录片一定是最好的工具。

2020年,《瑞恩的平安日志》走红,在You Tube、Facebook等国外社交平台以及学习强国等国内主流平台上都取得了耀眼的播放量。其中,仅CGTN转载的《远程办公》一集,单条观看量就超过20万次。瑞恩在个人微博账号发布的《瑞恩的平安日志》系列八集,累计播放超过174万次。但比起数据,这部作品背后引发的讨论或许更为可贵。

该系列纪录片的作者詹姆斯·瑞恩·诺顿是一位在中国工作与生活的普通美国人。他曾在长沙大学任教。在微博上,网友亲切地称呼他为“大胡子叔叔”。他用当下流行的V log形式,与全球观众分享了新冠疫情下的中国。

《瑞恩的平安日志》上线后,一系列好评纷至沓来:“一个不忘记朋友的国家,是一个得体的国家。”“如果我是中国公民的话,我也会觉得很安全也很自信。这个国家竭尽全力去确保它的公民受到照顾。”而在B站上,一位网友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竟然在一个外国友人这了解到了很多我不知道的关于中国的事。”

作为一名来华三年的大学外语教师,瑞恩对中国有着很深的兴趣与感情,他喜欢这片古老的土地和友善的人民。然而,一些西方的政府却对中国所遭遇的新冠疫情戴上有色眼镜,每当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些诋毁或者谣言时,他的内心都会闪过一个大胆的念头——不如就用手中的相机拍摄出真实的中国,告诉全世界中国到底是什么样。

于是,瑞恩通过第一视角,冷静、客观地记录着他眼前的一切:疫情中的防护日常、远程办公的乐趣、火神山医院、国际互帮互助的温暖瞬间……没有什么宏大的场景,也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物。他的镜头里,都是柴米油盐的人间烟火,北京的地铁站、社区的农贸市场都成为了他的素材。但正是这真实的力量,串联出一幕幕温暖人心的抗疫画卷,勾勒出一个个挺身而出的抗疫英雄。

瑞恩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考察组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的一段发言:“如果我得了新冠肺炎,我希望在中国接受治疗。我们去参观了中国的医院,然后问到这里有多少人工肺系统?他们回复有5台。一家医院竟有5台?我们整个欧洲都没有那么多。”

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残酷局面下,面对西方部分政客的恶意揣测以及一些媒体的不实报道,瑞恩和他的《瑞恩的平安日志》或许会成为一束微光,点亮真实的力量,它或许会成为一个典型——外国人同样可以讲好中国故事。

“只要所有人都能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终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获胜。”在纪录片结尾,瑞恩如是说。在他眼中,与其说生硬地告诉世界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不如生动地呈现普通人视角下的中国。这就是纪录片的力量,也是瑞恩透过他的作品所传递的声音。

2021年,瑞恩再次推出《瑞恩的平安日志之后疫情时代访谈》,人类与新冠疫情的战斗仍在继续,瑞恩与中国的故事依旧步履不停。

10月19日,在世界中国学论坛举办期间,新闻晨报记者与瑞恩聊了聊。

新闻晨报记者与瑞恩的对话

“疫情结束后想让父母来看中国”

新闻晨报:您之前的作品,更像是Vlog作品,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中国,为何会萌生这样的想法?

瑞恩:我一开始做V log是因为疫情期间很无聊,家里人也一直问我同样的安全问题,当时的资源也只能去做这样的一件事。

幸运的是,最后这件事成为了一项工作,许多媒体也都主动与我联系寻求合作。我后来也去做了一些比较严肃的纪录片。

做纪录片让我很兴奋,也很喜欢。因为,有个手机就可以去拍了,表达也很自由。为了拍摄纪录片,我最近去了四川的三星堆、还有一些农村去拍摄,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很有趣。

新闻晨报:《瑞恩的平安日志》走红以后,对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您的家人如何看待您在中国所做的这些事?

瑞恩: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现在坐在这里接受采访,这在两年前是无法想象的。通过纪录片,我看到中国人在寻找什么。

我很高兴看到中国网友都很喜欢我的作品,并且留下了很多评论。我发现,中国网友都特别喜欢了解外国人是怎么看待中国的。通过制作《瑞恩的平安日志》,我了解到中国网友有着这样的需求。

至于我的家人,我妈妈是一个话痨,我爸爸一直很支持我,喜欢我做的任何事情,希望我的事业有更多的精进。他们得知很多媒体采访我的时候都笑了。

我的朋友一开始并不支持我来中国,他们觉得我一定坚持不下来,但我在中国不知不觉已经待了四年了。我的父母是很想亲眼看看我在中国的生活,但因为疫情原因很可惜无法到来。

如果疫情结束了,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父母来看看中国。

新闻晨报:刚刚你提到了,中国人很希望看到外国人对于中国的看法,那你本人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瑞恩:鉴于我对中国历史的粗略了解,我注意到历史上中国就善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这一点和美国人不一样,美国人就认为自己很完美。当然我也很爱自己的国家,但是我也清楚地知道,美国也有很多的问题。

现在,全球之间的信息沟通非常方便,我觉得人们更感兴趣的是不同视角下对于一个问题的看法。而不是去寻求认可,比如大家关注我,或许他们只是想知道,这个外国人是怎么想的。

“很感激自己做出到中国的决定”

新闻晨报:拍摄过这么多的人物和地方,你对中国也算是很熟悉了。能否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一下你眼中的中国?

瑞恩:第一个就是“大”,我去了中国很多地方,但是我看到的只是中国的极小部分,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第二个就是“热情”,中国人对外国人非常热情好客,我来到中国首先去的城市就是长沙,长沙人民的热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个就是“变化”,我在中国仅仅四年时间,但是我所目睹的中国的变化非常迅速。

作为美国人,我从小就怀揣着“美国梦”,但是我现在更相信“中国梦”了。我很感激自己做出到中国的决定。

新闻晨报:因为疫情的原因,绝大多数中国人无法走出国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很好奇,新冠疫情下,你对旅行会有什么样的看法?

瑞恩:我希望海外旅行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成为一个可以实现的活动。现在,我也在推动一个“可以负担的旅行”项目。

我认为是旅行塑造了我们。我来到中国也是得益于我喜欢旅行,实际上,从我的家乡到中国长途飞机就要三十个小时。如今,我和所有人都盼望疫情尽快结束,这样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旅行。

新闻晨报:我注意到,你最近在拍摄后疫情时代的相关纪录片,接下里有什么拍摄计划?能否聊聊你眼中的“后疫情时代”是什么样的?

瑞恩:我刚和某视频网站做完一部“建党百年”主题的作品,也采访了各行各业,比如人工智能行业,记录了他们的生活。

我的下一部计划主要是想记录疫情后的生活,比如说北京刚开幕的环球影城,还有一些工厂。涉及的内容也是关于我对中国的想象。新冠疫情还没有结束,但是,Life Gose On!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