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上海新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起诉苹果不配送充电器 创意诉讼大赛缔造“公益之星”

那些向“权威”发起挑战的学生们

“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参赛队 /晨报记者 张佳琪
新闻晨报

晨报特级首席记者 张益维

“苹果公司存在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但大部分人都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在谈及自己为何将苹果公司诉诸法庭时,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方同学说。 伴随着诉讼的展开,“京沪两地法学生起诉苹果不送充电器”事件登上热搜,获得全民的关注,近5万人在投票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场由在读法学生发起的公益诉讼,已由学生们的一腔孤勇,转为了公众的集体探寻。

这已不是第一次大学生站出来向“权威”发起挑战。从2015年的华东政法大学学生诉上海国拍行拍牌手续费案,到2019年的大学生诉迪士尼禁止携带食品入园案,再到如今的京沪两地学生诉苹果不送充电器案,近年来,不断有大学生站出来,以原告的身份,发起公益诉讼,推动问题的解决。 这些学生是怎样的一群人?是怎样契机敦促他们纷纷加入到公益诉讼的队伍之中?新闻晨报·周到上海记者与“公益之星”的缔造者们聊了聊。

一场实力悬殊的诉讼 和向迪士尼禁止携带食品要求发起挑战的华东政法大学学生王洁莹一样,北京化工大学生小方同学,以及她来自东华大学等地的组员们,都是一场名为“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的参赛选手。

与普通的大学生法律竞赛不同,每一支参与至“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的队伍,都被要求发起一场真实的公益诉讼。他们需要自行确立一个兼具公益性和可诉性的题目,自行展开调研确立法律依据,并在指导律师帮助下,展开一场以己身为原告的诉讼。在整场诉讼中,学生们是绝对的主角,需要独立面对和解决繁琐的问题。 在参与比赛过程中,小方等同学们发现,她们购买到的苹果新产品,缺乏了必备的充电器。在小方等人看来,这个被万千“果迷”无奈接受的变化极不合理:她们向北京市东城区法院提出立案申请,诉请判令苹果公司交付手机充电器;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100元并承担诉讼费用。

这注定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诉讼。一方是跨国企业高薪聘请的职业律师,一方是尚未从业的法学生。2021年9月,小方等人在线上诉讼平台,与苹果公司诉讼代理人,开了长达2小时的庭审对垒。在庭审过程中,苹果公司诉讼代理人先后提出分离销售在手机销售中是常见场景、不配充电器是出于环保考量等多个观点,小方等人对苹果代理人观点进行了逐一反驳。 事后,学生们向她们的指导律师董佳丽承认,在庭审过程中遭遇对方律师就她们尚未准备充分的问题突然发问时,其实内心有点慌。不过,她们最终坚持了下来。她们将鼓舞她们的力量称之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勇气”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魄力”。

这几乎是所有参加“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学生们的共同特点:他们敢想敢做,面对复杂曲折的诉讼过程,他们表现出了惊人的恒心和韧劲,以及超出职业律师预期的专业精神。 这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从学生们提交的参赛项目就可见一斑:美少女特攻队提交了“真假医生——互联网诊疗报告”、东南西北法学生队的项目名是“东方财富金融APP骚扰推荐电话:隐私权问题”、“新时代”青年队的参赛项目为“电子产品‘捆绑软件’侵犯使用者权利”……

交通运输、电商购物、骚扰短信、虚拟财产侵权、大数据杀熟……市面上常见的消费侵权行为几乎均被学生们“盯”上,他们所立的项目均进入到了实际解决环节,诉讼对象几乎都是“庞然大物”。 学生背后的英雄

“后生可畏。”谈及这些可爱的学生,许多参与“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职业律师说。站在被聚光灯照耀的学生背后,他们甘愿做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 作为“诉苹果iPhone12不配备充电器”项目的指导律师,上海磊天律师事务所律师董佳丽,全程参与到了整个项目之中,成为了学生们的有力后盾。

这是董佳丽第二次作为后方支援“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之中,如果说,高校学生是公益诉讼的主角,那么,担任指导老师的职业律师们,就是这些主角背后的英雄。 学生们的想法天马行空,有时会脱离实际,有时又会偏离公益的主题。指导老师则负责拉回学生的步伐,在关键时刻,为学生指出更加可行的道路。

在确定诉由的过程中,董佳丽和学生团队曾有过一次争论,学生团队一度希望以涉嫌欺诈为由,要求苹果撤销合同。董佳丽则认为,苹果在销售时已告知了不会配置充电器,以此要求苹果撤销合同并不现实,应以从物和主物的关系角度,理解充电器和手机之间的关系。在团队采纳这个观点后,他们一起就手机和充电器之间的主从关系进行了论证。 更多时候,在一场漫长而复杂的诉讼中,指导老师还需扮演为学生们加油鼓劲的角色。立案后,学生们发现苹果公司代理人来自知名律所,一度压力倍增。作为“过来人”,董佳丽安慰学生:“从业中碰到优秀的律师做对手的情况再所难免,但其实法律规定都是这些,无需过度紧张。”

小方等人这起“诉苹果iPhone12不配备充电器”并非最漫长的项目。由于诉讼流程复杂曲折,许多案子甚至会拖延至第二年。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老师们默默扮演着陪伴学生走过漫长诉讼周期的引路人。 以比赛为契机

将真实的诉讼引入到高校学生比赛之中,这样的比赛形式,无论对于参赛者而言,还是举办者而言,都是一个复杂的挑战,因此并不多见。但“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却在设立之初,就选择了这样一条复杂艰难的道路。 为何要将实战引入到高校学生比赛之中?“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的创始单位上海小城律师事务所松江办公室负责人姚岑说,这与小城律师所事务所创始人吴辰的理念息息相关。

吴辰认为,做好一名律师要有职业担当,同时尽可能对周围赋予积极影响,最终响应时代使命,为推动中国社会的法治进程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在这样的思想下,“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大赛应运而生。 从初赛开始,这场比赛即要求学生们以公益性、可诉性等为项目立项标准,以真实进行诉讼为完成项目的方式,以项目的公益性、诉讼结果对社会的影响为比赛评判标准,通过比赛的形式,有意识的将学生们带入到公益诉讼之中。

诉上海国拍行拍牌手续费案、诉上海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返还交通卡押金案、诉苏州地铁票务规则案、诉中国知网不合理收费案、诉爱奇艺侵犯知情权案、诉迪士尼禁止携带食品案……近些年来,许许多多由高校学生发起公益诉讼背后,均有“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大赛的身影。 以比赛为契机,高校学生与公益诉讼之间形成了奇妙的火花。学生们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了世界。

没有“失败”的公益之旅 从最初6支队伍参赛到如今的150多支队伍参赛,伴随着“小城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们,加入到了这场比赛形式的公益诉讼之中。在实践过程中,难免有案件遭遇挫败。在那些肉眼可见的改变之外,这由学生们不断发起的公益诉讼,还意味着什么?

在小城律师事务所律师程宇豪看来,公益之旅,其实没有失败可言。“发现问题后,我们通过诉讼的形式去改变它。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维持现状。有些案子,即使当时未获得支持,但案件结束后相关单位会自行整改,社会的整体意识也会提高。” “一言以概之,大学生们所在做的,实际是以私力救济实现公益的行动,是对由检察院等为主体的公力救济的有益补充。”姚岑说。以前,通过私力救济实现公益诉讼的做法并不常见。如今,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大学生挑战“权威”维护公共权益故事的发生,此类公益诉讼,已逐渐深入人心。

正如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在本届“小城杯”决赛时所指出的,公益诉讼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大地上最具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之一,“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充分展现了公益诉讼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