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悦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绚丽多彩的唐代诗廊

《唐诗百讲》羊春秋 著东方出版中心

《唐诗百讲》由“学界诗人”羊春秋在多年讲稿基础上精心打磨而成。作者匠心独运,把唐诗中的代表性诗人、群体、体派、事件、诗论等总结为一百讲,每讲用一两千字的篇幅阐述一个主题,既有“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等总论,也有“‘诗豪’刘禹锡”等专论,还有“李白、杜甫诗歌比较”等合论,形式灵活,章法井然,语言清丽,内容丰厚,颇多心得,充满妙趣,是一部雅俗共赏、史论结合的唐诗概论著作。

唐代诗人在创作实践中发展了各种体裁和形式,建立了各种风格和流派,在绚丽多彩的唐代诗廊上,蔚成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的奇观。我们把唐代两百八十多年的诗歌发展史分成四个展点,即初、盛、中、晚“四唐”。其实首先提出这个方案的是宋代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诗体》中说:“以时而论,则有……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总叙》中明确提出“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于是人们便沿用他的设想,把唐代诗廊分成四大展点,让我们一个一个来导游吧! 唐初的诗廊

这是从扭转齐、梁的绮丽遗风走向健康发展的时期,它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到玄宗先天元年(712),共九十四年。其中前三四十年,诗坛上弥漫着“陈、梁宫掖之风”,一代“英主”李世民,自己就是一个“宫体诗”的作者。有一次,考官王师旦把名动京师的“宫体诗”作者张昌龄、王公瑾列为下等,李世民向他提出疑问,师旦对曰“此辈诚有词华,然其体轻薄,文章浮艳”“臣擢之,恐后生仿效,有变陛下风俗”(封演《封氏见闻记》),说得李世民也无词以对。连李世民最敬重的包括虞世南、李百药、姚思廉、薛收等在内的“十八学士”,也写了大量的“宫体诗”和“应制诗”,可见笼罩当时的诗坛的是“宫掖之风”了。此外,还有“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它的代表作家是上官仪和他的孙女上官婉儿。他们也是写适合宫廷需要的应制诗,是宫廷的御用诗人,真可谓“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说明六朝的颓靡诗风仍然占据着统治的地位。但这时的诗坛,也不是清一色的。由隋入唐的诗人王绩,就崇尚自然,糠秕礼教,倾心陶渊明,写了一些表现闲适情趣的田园诗,摆脱了雕饰华靡的六朝习气。“近体诗”奠基人之一的杜审言,也写了一些内容充实、情调健康的好诗。就连宫廷御用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在他们被贬以后的作品中,也表现出失意者的真情实感,引起读者的共鸣。特别是久经酝酿的五、七言律诗,在格律、体制的定型化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但真正转变六朝诗风呈现出自己的面貌的,是陆续登坛的“唐初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六朝的旧习,可他们都是位下名高、气盛才大的诗人,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上,充满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宏伟抱负与坎坷经历的矛盾,因而在诗歌内容上常常流露出知识分子的“不平之鸣”,在诗歌风格上,呈现出清新、刚健的气息。特别是在完善五言律诗、创建七言歌行方面,有着较大的建树。值得大书而特书的是树起复古旗帜、倡导诗歌革新的大诗人陈子昂,他严厉批评了“釆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六朝诗风,提倡恢复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大大开拓了唐代诗歌的疆宇,创建了一代新的诗风。正如韩愈《荐士》一诗所说的:“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这是初唐诗廊的轮廓。

盛唐的诗廊 这是唐代诗歌大放异彩的时期,是唐代诗廊上最壮观、最绚丽的一个展点。它从玄宗开元元年(713)到代宗永泰元年(765),约半个世纪。在这个展点上,从题材的角度来考察,就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围绕在他们的周围的有祖咏、裴迪、常建等。他们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陶渊明的艺术传统,在反映自然美和传达手法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的成就,以王维为最高。他既是杰出的诗人,又是著名的画家和音乐家。他的诗歌中往往呈现鲜明的色彩、优美的旋律,是诗、画、乐三者互相渗透的结果,是诗、画、乐的统一,也是客观景物和主观抒情的统一。其次,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这一派的主要作家还有王昌龄、李颀、王翰等。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刘琨、鲍照的艺术传统,塑造了许多抗敌御侮的英雄形象,描绘了一幅幅辽阔、壮丽的大漠风光,反映了征夫思妇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对于扩边战争的不满,创作了许多动人心弦的优秀作品。从创作方法的角度来考察,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两大流派。他们是我国诗坛上闪耀着万丈光芒的“双子星座”。他们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建立不同的艺术流派,并以精湛的艺术、强烈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画面,为我们创造了“千汇万状”的优秀作品,把诗歌艺术推向高峰,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此外,还有一批优秀的诗人,如王之涣、崔颢、贺知章、王湾等,他们流传下来的作品虽然不多,而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足以使他们永垂不朽。

中唐的诗廊 这也是一个名家辈出、风格多样的时代。它从代宗大历元年(766)到敬宗宝历二年(826),约六十年时间。它的前二十多年,可以说是盛唐诗廊的延伸,在思想和艺术上没有新的创建,但它也产生了“五言长城”刘长卿、田园诗人韦应物、边塞诗人李益那样一批优秀作家。还有继承王维、孟浩然的创作道路的“大历十子”,他们的成员究竟是哪些,说法也不一致,其中名望最大的是钱起、郎士元、卢纶、李端、韩翃、司空曙等。他们都是长于写景和抒情的,有些抒情小诗富于人情味,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弦。在它以后的三十多年中,诗坛中又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不但在数量上超过了初唐和盛唐的总和,而且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出现了新的面貌,几乎可以与盛唐媲美。真是“诗到元和体变新”。这个时期有三个极其重要的派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他们竞尚新奇,追求险怪,喜欢推敲字句,以散文句法入诗,贾岛、卢仝、李贺、刘叉是他的追随者,在刻意求新、求奇、求怪、求险方面,李贺达到的高度是很不寻常的。“险语破鬼胆”,一语可以道出这一派诗歌风格的特点,所以诗歌理论家叶燮赞美韩愈说:

“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二是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他们的理论核心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他们的主要创作实践是“新乐府”,要求创新题,写时事,干预当时的政治生活。跟他们站在一起的有李绅、张籍、王建等。他们写出了大量有深远影响的作品,揭发了政治的黑暗,反映了人民的疾苦,给中唐的诗廊添上了一束束的鲜花。三是以柳宗元、刘禹锡为代表的政治讽刺诗,他们是政治家、思想家,又是文学家,有伟大的政治抱负,坚定的斗争精神,在“永贞革新”失败以后,写了大量的寓言诗、咏史诗,托物寄兴,借古讽今,像匕首,像投枪,刺向统治阶级的心脏,对现实是尖锐的讽刺和深刻的批评,而又富于启发性,在唐人诗中独树一帜。 晚唐的诗廊

这是唐诗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回光返照的阶段。它从文宗大和元年(827)到宣宗天袪四年(907),约八十年。它的前三十多年,是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活跃在诗坛的时代。杜牧长于七绝,李商隐长于七律。许学夷《诗源辨体》称杜牧的七绝是“开成(唐文宗年号)以后,当为独胜”。可以与“七绝圣手”李太白、王昌龄以及刘禹锡并驾齐驱。这是因为他在七绝中把清新与峻拔熔为一炉,取得令人赞叹的成就。李商隐的七律,音调和谐,对仗工整,用典恰切,遣词用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他能用华丽的语言,构成优美的形象,传达真挚的感情,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唐代最后的一位大诗人,但他的诗,过于晦涩,过于朦胧,使人不易探索它的真谛,所以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还有与李商隐齐名的温庭筠,世号“温李”,以其才思敏捷,“凡八叉手而成赋”,所以又叫作“温八叉”,但比起李商隐来,内容要单薄一些,风格要单调一些。在晚唐的后五十多年中,涌现了一大批现实主义作家,他们是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陆龟蒙、于、罗隐等。这些诗人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政治黑暗,是晚唐社会的一面镜子。此外,还有司空图、吴融、韩偓、韦庄等,他们的艺术特点是繁缛绮丽,刻翠雕红,以凄婉轻艳的风格,抒发伤离悼乱的感情,其中也有一些清新的好诗,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但总的说来,是在走下坡路了。 (节选) [作者简介]

羊春秋(1922—2000) 湖南邵阳人。1949年毕业于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先后在湖南师范学院、湘潭大学执教。主要从事诗、词、曲等中国古代韵文研究,擅长散曲创作。曾任中国韵文学会会长。著有《散曲通论》《领略传统学术的魅力》《迎旭轩韵文辑存》《春秋文白》等。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