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周刊记者 李欣欣
老字号的点心柜台里,本帮菜的各色菜肴里,苔条的出镜频率之高,让人产生一种苔条可以“苔条一切”的错觉。苔条对于上海的美味江湖,好比许绍雄之于TVB,作为一种“辅料”,出场时机似有似无,却也能收获忠粉无数。那,你肚子饿不饿,吃个苔条麻花先。
1
中秋节前那一个月,三阳南货店门口排队两小时成了常态,大家都为苔菜月饼而来。
9月7日这天,店门口排了近100个人,在步行街上拗成一个大大的U字,天上还飘着小雨。人们打着伞张望着苔菜月饼,一脸坚定。
今年8月和9月,三阳的苔菜月饼上了两次电视节目,名声大噪。尤其是9月5日上电视后,第二天卖了近2万只,当时离中秋节还有半个月。
说到苔菜月饼,没吃过的人可能深表疑惑:味道咸的甜的?馅料是什么?
答案是:既咸又甜。
一只苔菜月饼的馅心里,除了有刮擦着海风味道的苔菜外,还会加入芝麻、瓜子仁、桃仁等。
作家王恺在微博里这样评价苔菜月饼:“我觉得是除了宁波人和上海人(以外,旁人)理解不了的食物,海草的咸里面加了大量的糖,产生了奇妙的味觉效果。”
上海做苔菜月饼比较有名的店家有三阳南货店、龙华素斋、功德林等。
实际上功德林的椒盐苔条月饼也很老牌,报纸上50年前就记载过。但近几年另外两位业界元老更出圈——三阳的苔菜月饼和龙华的苔条果仁月饼。
双方口味高下之争,在两家粉丝间辩论激烈,口水仗从点评网打到微博。饼皮的软硬酥度、果仁饱满度、苔条味浓度,甚至甜咸平衡度,都可以拿来PK。
口味高下难断,但历史还是可以考据一下。
根据上海老报纸记载,龙华那边是1985年研制出苔条口味的月饼,而三阳南货店的苔菜月饼,早在1956年的报纸就有记载了。
当然在三阳,苔菜月饼只是苔条类点心的一种而已。
你还能买到苔条油占子、苔条梗、苔条酥、苔条巧果、苔条桃酥……甚至可以直接买到晒干条状的散装苔条。
店里工作人员说,以上全是传统点心,卖了许多年。
2
此处还要简单科普一下苔条的概念。
苔条和苔菜是一个东西,这跟银耳和白木耳一个道理。
它是一种产于浅海岩石之上的藻类植物,颜色翠绿,形状像丝绵,宁波海域盛产,晒干后长这样。
在市场上,晒干的苔条根据成色不同,每斤价格约在60-130元不等。
这种苔条买回家后,锅里加入一点点油,低温烧热,像炒茶叶一样把苔条炸得酥脆,碎碎的,就可以混搭各种食材了。花生、年糕、酒酿饼,哪怕过泡饭也别有一番风味。
在老宁波那里,晒干后的苔条可以当体面的土特产送人,而加入苔条的菜,逢年过节更是拿得出手。
三阳南货店总经理沈民说,店里采购的苔菜,产自宁波奉化。
“苔条是有一定季节性的,三月份捞上来的最好。长到四五月份,颜色就不灵了,偏黄了”。
用初春从海水里采上来的苔条磨成粉,颜色“碧绿煞青,一点都不走样”。
总之,一切苔条食物,在明面上,苔条是绿叶是辅助,但在暗处,苔条才是真正的主角。
3
所以苔条在上海拥有如此这般人气,其实是宁波人植入的一种饮食习惯。
宁波人对苔条的痴迷,不亚于成都人对花椒的爱。
而宁波人在上海的比例又一直很高。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上海的宁波人》一书中提到,1948年上海人口498万时,本地人只有75万,而宁波人约100万上下,数量远超本地人。
早年的南京路,百货业由广东人主导,但那种更灵活、面积更小的专营店,大都是宁波人开的。
邵万生、老正兴、三阳南货店、蔡同德堂、培罗蒙西服店……多到根本罗列不完。
背井离乡搞事业的宁波商人们,等生意做得红火稳定,就有余力思乡了。
高铁时代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从宁波到上海都是路远迢迢。老宁波人回忆起来,全是颠簸坐着船在十六铺上岸的唏嘘往事。
交通不便,更添了乡愁的浓度。当然乡愁是情愫,更是商机。
像苔条这样带有浓厚地方特点的食物,就成了一种很好的实物载体。
加上晒干的苔条易于保存、便于携带,随着宁波商人的店越来越多,苔条食物也就顺理成章入驻市中心的食品店和菜馆了。
三阳是最典型的例子,这家由宁波人创立、在南京路开了151年的“太爷爷级”老店,从来都是其他食品店争相效仿的对象。
沈民自己就是宁波人,身上有种老派“在沪宁波人”的气质,又能吃苦又懂营销。
29年前他刚进入三阳工作那会儿,前店后工厂也全都是宁波人。
他说,过去在宁波,苔条虽然家家户户都吃,但都以炒菜、做年糕酒酿饼、过泡饭这类为主,精加工的苔条点心不大有。
像苔条酥、苔条鸡仔饼这些有“工艺含量”的糕点,在他21岁来上海之前,在宁波从来没吃到过。
三阳南货店宁式糕点制作技艺第七代传人高建顺也告诉我们:“苔条花生这些,在宁波也是传统食物,但比较精致的苔条点心,最早是三阳南货店开发出来的。”
“到现在很多老宁波人爱吃苔条点心,还会通过(在上海的)亲戚,在三阳买了寄回(宁波)去。”
苔条点心不断被拷贝粘贴,愈发在上海扎根。今天你到南京路淮海路随便找家老字号糕点店,都少不了苔条糕点坐镇,花样层出不穷。
像国际饭店有松仁苔条蟹壳黄,王家沙有苔条粢饭糕,杏花楼有苔条薄脆,三阳盛卖过苔条蛋黄酥,邵万生有苔条鸡仔饼……
就连马路上各种不知名食品店里,苔条麻花、苔条油占子、苔条饼等也随处可见。
4
苔条的用途在另一个领域也很有说头,就是烧菜。
在上海,有一定份量的老牌本帮菜馆里,大都能找到一两道苔条菜肴。
最经典的苔条拖黄鱼,沈大成、光明邨、德兴馆、富春小笼、瑞福园、保罗酒楼……菜单上都有。
苔条花生就更广泛了,本帮菜馆、熟食店里都极为常见。
我们在一本古早的《上海名菜名点》一书中,发现苔条拖黄鱼也位列其中。
这本旧书没有标明年代,封面写着“上海市饮食服务公司整理”,收录着曾经极富盛名的“甬江状元楼”名菜“苔菜拖黄鱼”制作方法。
关于这道菜的特点,书上这样描述:翠绿带黄,香味浓馥,入口酥脆,佐酒最宜。
最后一句点出了苔条类菜肴的灵魂。
苔条豆瓣、苔条拖黄鱼、苔菜炒河虾……不管苔条搭配哪种食材,都很适合作为下酒菜,出现在酒席上。
正是因为苔条类菜肴的这一特质,开在文庙旁的孔乙己酒家虽主打绍兴菜,但菜单里也有四道苔条类菜肴,分别是苔条花生、苔条豆瓣、苔条糖醋排骨和苔条小黄鱼。
宁波菜和绍兴菜同属宁绍菜,是浙菜的一个重要分支。
苔条花生、苔条小黄鱼自开店起就一直在菜单上,而苔条豆瓣、苔条糖醋排骨是五六年前新加入菜单的。
孔乙己在昭化路新开的分店里,又添了一道苔条糍粑。
不断增加苔条口味的比例,目的还是为了照顾店里上了年纪的老客人。
《上海的宁波人》一书里提到:宁波人迁来上海,大多集中居住,南市一带(指今黄浦区南部的老城厢一带)即为其聚居的主要区域之一。
孔乙己的老板杨金宝出生于老城厢的丽水弄28号,他印象中邻居里有不少是宁波人。
他家斜对门27号,就住着一家,灶披间里经常飘来苔条花生、苔条豆瓣的香气。
丽水弄是18年前拆掉的,老邻居们都搬走了,各自离得很远。
老房子不在了,但当年弄堂里小囡开的孔乙己还在,于是这里就成了一个聚会点。
“经常早上9点半,还没开门,从四面八方来的老邻居就已经等在门口了。”
还有老客人甚至只吃苔条豆瓣。“一份不够再来一份,一个人连吃三份,就是专门来找这种小时候的市井味道。”
“就像我自己每次吃梅干菜,都会感动。因为我父亲是绍兴人,小时候一直吃父亲蒸的梅干菜,基因里还是绍兴人。”杨金宝说。
味觉不会说谎,也不会被遗忘。
小时候你以为最平常最天经地义的那些食物,总有一天,会变成你最想重温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