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娱乐脱口秀

版面概览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早闻狄声

编剧驳作家,相煎何太急

曾索狄 媒体人

人和人的运气,有时候就是天上地下。

同样是当红作家,紫金陈和尾鱼站在了影视改编的两个极端。前者几乎一改一个准,有了《无证之罪》《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三部成功作品在手,“紫金陈宇宙”稳坐悬疑剧市场金字塔塔尖。后者刚好相反,除了一部《司藤》小有起色,《怨气撞铃》和《开封志怪》等作品改得粗糙潦草,剧集评分惨不忍睹,甚至有书迷感慨,“又是为尾鱼痛哭的一天”。

但恰恰是两个“改编运”截然不同的作者,在作品被“魔改”上的感悟颇为一致。尾鱼最近发文称,除了《司藤》,其余送到手里的改编剧本,她都曾表示强烈反对,而且这些反对往往基于人设和故事逻辑。可惜,片方对此全盘拒绝,指摘她“不了解市场”,“观众就喜欢这样人设和故事”,“剧本看着不好看,拍出来就好看了”。随后,紫金陈接力表态,“剧情不行的话第一责任人肯定是编剧,第二是导演和制片,剧本是他们通过的。

两大当红作家联手吐槽,却激怒了编剧群体。于是,有的编剧吐槽紫金陈得了便宜还卖乖,有的批评作家不专业胡乱插手,还有的干脆表态,就算是烂戏,为公司赚钱也是“对得起甲方”。一时间,作家、编剧、网友,一团乱战。

都是吃文字这碗饭,相煎何太急?

想来也不难理解,伴随着网络文学IP的兴起,作家和编剧的关系就变得相当微妙。一方面,在哄抢IP的大潮下,许多粗疏雷同的小说被卖出天价,原创剧本反而无人问津,接下网文IP改编任务的编剧,往往要为自己看不上的作品几易其稿,心中不满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在追求大数据的非工业制作流程中,枪手流水线写剧本的乱象,也着实毁了一大批质素过硬的好作品,就连最头部的网络作家也难逃“魔改”之痛。

但真正让人惋惜的是,一部好小说被改坏了,我们看到的是编剧背负骂名,看到的是观众的真实看法被质疑、被嘲讽;而那些无视创作规律的投资方、平台方、制作方,反而悄无声息地逃过争议,继续跟着大数据指点江山,包装出一个又一个“观众喜欢”的囫囵之作。就好比在这一场争论中,作家和编剧们各自委屈,应该担责和反思的资方与片方再一次隐身了。

从这个角度上说,尾鱼呼吁片方多听听作家意见,紫金陈提醒剧本责任重大不应轻易甩锅,编剧群体还真别急着抱团反驳。尤其是那些堂而皇之说出“烂戏也是为甲方赚钱”的编剧,千万须知,能频繁生产烂戏的“甲方”,往往也只是将编剧当成流水线上再普通不过的螺丝钉,说换就换;你若把他们的生意置于观众这个真正的“甲方”之前,可真就是舍本逐末了。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