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上海新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我想研发一台陪伴式聊天机器人”

华东师大这名博士研究生入选2021年“最美大学生”

周杰坚信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

晨报记者 李星言

对许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来说,最需要的恐怕不是物质上的援助,而是情感上的温暖。而一位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博士生,这些年默默地研究一件事——为人工智能机器人赋予“温度”,以解决经济转型期助老扶幼的迫切之需。

“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我想为村里的留守老人研发一台陪伴式聊天机器人,让它天天跟老人们说说话、解解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周杰日前荣登由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2021年“最美大学生”榜单,全国共10名大学生获此殊荣。

用华东师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周爱民研究员的话来说:“我觉得周杰是个眼里有光的孩子,这个光就是他发自内心的对科学的热爱。”

从小就对计算机很感兴趣

“小学时,我在学校计算机教室一待就忘记时间,觉得自己和电脑可以人机互联,好神奇。也就是从那时对计算机产生的浓厚兴趣,在我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高中时,我亲历了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研究。现在,中国高铁、航天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部分成果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坚信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投身强国伟业,为祖国发展出力。”

正是这份执着的科学家梦想,激励周杰在学习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时,他被计算机系录取,也暗暗立下志愿:“既然学了这一行就一定要学得出色,一定要做出点名堂来。”

2016年,周杰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至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师从贺樑教授。

希望让机器人也有“温度”

人工智能有许多研究方向,但周杰和老师贺樑教授都敏锐地关注到了情感分析领域。机器人情感分析技术难点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情感需求成为师徒二人经常探讨的话题。他们希望让机器人也有“温度”,以解决经济转型期助老扶幼的迫切之需。带着这份科研使命感,周杰立志要做有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在人工智能情感分析领域做出成绩。

深度学习、情感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是人机交互非常重要的应用研究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研究中有许多棘手问题,机器能否拥有情商正是周杰的兴趣所在。所以,在读博期间,周杰埋头致力于情感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提高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

“目前,人工智能在某些任务上功能还不是很强大。虽然在围棋这类项目上占据优势,但它们都是有明确目标的,人工智能比人类强的只是拥有更多的算力。机器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它们都是基于大量的训练数据实现成长的。深度学习目前的优点是,机器在部分问题上甚至可以超越人类,比如人脸识别、图片分类等。但人工智能还可以在更加复杂的任务,如认知、推理等领域,取得进一步突破,让机器不仅仅拥有智商,也能够拥有情商。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通过科研攻关能让《超能陆战队》的‘大白’走进千家万户,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