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新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92岁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昨日因病在沪离世

从李秀英到王熙凤 她是几代人共同的回忆

《鲁迅在广州》中饰许广平
上海越剧院
早期《红楼梦》造型照金采风饰王熙凤
上海越剧院
《碧玉簪》中饰李秀英
上海越剧院
图片/上海越剧院提供 制图/潘文健
上海越剧院

晨报记者 邱俪华

1月10日上午10时45分,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金派”艺术创始人金采风因病去世,享年92岁。

“活兰贞,神秀英”

她是越剧“金派”艺术创始人

金采风,女,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金派”艺术创始人。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其唱腔在继承袁(雪芬)派的基础上,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等艺术家的音腔成分,韵味浓郁,刚柔相济,自成一格。其表演细腻隽永,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在感情,塑造的《盘夫》中的严兰贞、《碧玉簪》中的李秀英,被誉为“活兰贞,神秀英”,成为金派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金采风原名金翠凤,祖籍浙江省鄞县,1929年11月14日生于上海。

1946年考入雪声剧团训练班,工小生,后转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主演《王魁负桂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作为剧团重要的青年演员受到观众瞩目。

1951年8月,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得到重点培养,主演了《碧玉簪》《盘夫索夫》《杨八姐盗刀》《拾玉镯》《彩楼记》等一批传统戏。

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演员三等奖,1954年在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表演一等奖。

1955年转入上海越剧院,曾为周总理等国家领导演出古装剧《西厢记》。

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她多次随上海越剧院赴德国、苏联、越南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演出。

众多金派艺术形象

成为几代人的共同回忆

1962年,她在电影《红楼梦》中成功地塑造了王熙凤一角。1963年,她主演的《碧玉簪》被摄制成电影。

1978年在越剧电影《祥林嫂》中扮演青年祥林嫂;同年荣获上海市文化局先进工作者称号。

这些影片都广泛流传,此后,她又主演了现代戏《三月春潮》《鲁迅在广州》《绣花女》以及新编历史剧《汉文皇后》《三夫人》《杨贵妃》等。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参与主演戏曲电视片《西厢记》《汉文皇后》等。2006年5月荣获上海市“百年越剧特殊贡献艺术家”称号。

上海越剧院

她晚年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

昨天,记者从上海越剧院了解到,金采风晚年可以说是:“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对党、对越剧事业、对社会都永葆本色。

退休后她仍不遗余力地继续发光发热,传承带教,授戏育人培养后辈。

她的《碧玉簪·三盖衣》《盘夫索夫·盘夫》入选2017年度“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各类非遗项目的抢救记录,助力越剧艺术活态传承,即使高龄仍积极参与剧院各项党组织活动,通过言传身教为后辈树立了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艺术家榜样。

上海越剧院方面表示,金采风是一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她一生致力于越剧事业的传承和发扬,在潜心进行艺术创造的同时,多次参与越剧出国演出,积极扶持越剧男女合演,悉心培养金派艺术传人,为越剧艺术发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历史性贡献。

各界纷纷哀悼

广大戏迷垂泪悼念

昨天,金采风去世消息传出,戏剧界和各界人士、广大戏迷无比悲痛。

采访中,很多友人、后辈都表示,“太突然了”,因为金采风晚年给大家的印象一直是“状态很好”,虎年春节将近,很多人本来还想好要给这位老前辈去拜年,不想噩耗突然传来……

主持人曹可凡在微博发文: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红楼梦》里所饰“王熙凤”光采夺目,其唱腔婉转秀丽,刚柔相济;嗓音明亮,行腔自然流畅,质朴中展风采,秀婉中显棱角,柔中寓刚,端庄大方;咬字清楚,尤其讲究念白之抑扬顿挫,颇富音乐性。她曾演唱袁派名剧《西厢记》《祥林嫂》,在演唱时既保持了袁派委婉流畅特点,又发挥了自己嗓音较亮、力度较强唱法,赋予唱腔另一种艺术特色,被音乐家称为“袁腔金唱”。由此也可以看出流派继承、衍化的轨迹。采风老师一路走好!

消息传来,也让广大戏迷猝不及防,纷纷发文悼念:“我就是因为金采风老师喜欢上了越剧,金老师的李秀英太美感了!”“去年八月送别了王老,没想到22年刚开始又要送别金老了,金老一路走好。”

昨晚,上海越剧院发布讣告,应家属要求及疫情防控需要,金采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不对外公开。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