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 杨浩东 文倩玉
面对开局似乎进入“困难”模式的2022年,怎么提高基金投资的收益呢?或许从专业的机构投资人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可用的“投资姿势”。
由于拥有团队、资金、信息的天然优势,机构投资者通常被默认更具专业度。不过,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方式是否真的更具亮点?回测长、中、短期的偏股混合型基金(银河分类)表现,我们发现机构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不仅看重投资表现,也很关注控制风险,并且时间区间越长,机构的这种投资方式优势就越明显。
那么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个人投资者有何不同呢?对比分析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我们发现可能选基、买卖、持有3个方面都有差异。
首先,选基方面,机构投资者青睐的基金相对注重波动控制;其次,买卖时机方面,个人“顺势而为”特点更加明显,机构则更偏左侧;第三,在持有行为上,尽管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对长期投资有所了解,但“拿不住”的问题仍然存在。
由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目标、规模不同,因此对于大部分基民而言,直接向机构投资者“抄作业”选产品或许并不现实。学习机构的投资思路,这3招也许更加实用:
选基金,不仅看如何攀高,也要看如何控制风险。
许多新基民选购基金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查看业绩排名,希望能通过近期的收益表现来寻找心仪的基金。而向机构投资者学习,关注最大回撤、波动率等风险分析指标,也能帮助个人投资者提升投资的抗风险能力,力争在长跑中胜出。
“追风”需谨慎,避免“多劳不得”的怪圈。
有的基民相对容易跟风操作,追逐前期涨幅较大的基金。买入一只基金觉得涨得不够好就可能“另觅新欢”,有时转场后发现这边风停了,原来那边又“眼见他高楼起”,只能悔不当初,于是落入“多劳不得”的怪圈。用长期思维、做长期配置,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
既要选的好,也要拿的住,克服短期焦虑。
找到一只合适的、值得信赖的基金或许是投资成功的第一步,但也绝非投资成功的保证书。即便是长期业绩领先的基金,在市场波动中也难免起伏。不断学习,克服短期波动带来的焦虑,拉长持有时间,日积月累下来或许更能看见不错的风景。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