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娱新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自然的力量:万物生灵》的美与灵


韩松落

汤加海底火山爆发,地质学专家给出了几种可能。其中一些可能比较悲观,但不管悲观预言是否坐实,气候和地质状况,正在变得越来越极端,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状况下,看到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也算是一种慰藉。

《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是《自然的力量》系列的第二季,由央视纪录片频道出品,李文举导演,诗人西川担任解说,脚本则来自业内专家,一共六集,每集大约五十分钟。这部作品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拍摄时间历时五年,跨越整个中国。

最终呈现的,是我们这片国土上的各种生灵,川金丝猴、蓝大翅鸲、大熊猫、狼、乌林鸮、扭角羚、华子鱼、大雁、兔狲、赤狐、白头叶猴、麋鹿、沙蟹、溪蟹、鹰嘴龟,乃至不算讨喜的眼镜王蛇。它们在这部片子里纷纷出镜,展现各自生活里的各种细节,觅食、争斗、筑巢、打洞、求偶、保护幼儿、训练幼儿,以及我们无法看到的、富有故事性的情节。

小金丝猴走失后,历尽千辛万苦,重返家族栖息地,找到母亲;兔狲在危机重重的大草原上,为了生存,给自己找了个家;达里诺尔湖的华子鱼洄游,每年春天开湖,它们必须聚集在一起,奔赴淡水河道产卵,跋涉千里,历时二十多天,要在搁浅、水鸟猎食等重重关卡中幸存下来,并且要像鲤鱼跳龙门一样,越过水坝,才能安然抵达,安然产卵。

每个过程,每个细节,都惊心动魄,虽然它们不是人,但我们却无法不将自己代入,那些河流、丛林、瀑布,那些无处不在的捕食者、天敌,那些严寒、酷暑,其实也可以用我们的高楼、公路、网络、办公室、竞争对手,乃至潜藏各处的怪人来替代。知道了动物的生存状态,知道它们跟人类相比,更少自主能力,更少转圜的可能,却依然能泰然地生活下去,并且繁衍生息。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治愈。

这个片子的治愈之处,还不仅如此。约翰·格雷用《稻草狗》和《木偶的灵魂》告诉我们,“进步只是一个神话”“自由只是一个错觉”,而《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却用万物生灵的生活告诉我们,生存是一条波形曲线,没有一往无前的前进,也没有不反弹的坠落。如果把观看自然的视线拉得足够远,时间拉得足够长,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例如麋鹿在中国大地上的消失和归来。麋鹿是第四纪出现的物种,距今3000年开始,麋鹿的数量迅速减少,一百多年前,麋鹿被宣告在中国本土灭绝。但是,就在1986年,39只麋鹿重返祖先的栖息地,江苏盐城大丰湿地,“这里恰恰是最后一只野生麋鹿消失的地方”,到了2021年,麋鹿的数量已经增加到6119头。与此同步发生的,是野生雪豹、大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的“降级”,神秘的布氏鲸频繁出现在涠洲岛海域。就是说,曾经让我们焦心如焚的,与自然界的兴衰有关的事物,也有回转的余地,只要我们给自然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也是给我们自己一个机会。

其实,即便不提这些生灵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教益,单是这些生灵的美,就已经足够治愈了。最让我惊叹的,是蓝大翅鸲的美,它们出没在秦岭,以各种野果为食,尤其喜欢沙棘。冬天,沙棘挂在枝头,半干不干,蓝大翅鸲出动了,它们分工明确,有的瞭望报警,有的负责啄食,就这样挂满枝头,钴蓝色的羽毛,不像是来自自然,而像是化学染料,就那么在阳光下、雪野里莹莹闪亮,突然,担任哨兵的鸟报警了,群鸟飞起,满天都是蓝色的点。瞬间我明白了,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的那种美,绝不是来自虚构。

当然,还是得回到教益上来,这些美、这些灵动,对中国人来说更为重要,曾经我们粗放地生活,曾经我们为生存涸泽而渔,曾经的我们,对环保和动保都不屑一顾。终于有一天,我们也可以静下来,慢下来,照顾自己,也照顾自然,去修复自然的灵与美,也可以观看这种灵与美。如果给这种变化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