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俞炯
昨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欧两项的最后一个比赛日,产生一枚团体金牌,中国队由于实力原因主要就是参与,为以后的世界大赛和下一届冬奥会累积经验。
此前的个人项目比赛中,唯一代表中国出战的00后小将赵嘉文在标准台/10公里越野、大跳台/10公里越野上,分别拿到了第43名和第47名。虽然不是垫底的最后一名,却也都排在了倒数第二。
尽管成绩不理想,但这已经是中国代表团在冬奥会上的突破了。北京冬奥会之前,这个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尚未有运动员站在北欧两项的奥运赛场上。能够成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最后一棒火炬手之一,赵嘉文创造中国冰雪运动历史,填补了中国代表团在北欧两项上的空白,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最男人的项目
有了中国选手的身影
北欧两项就是将跳台滑雪和越野滑雪放在一起比赛,运动员需要先参加跳台滑雪的角逐,根据成绩决定越野滑雪的出发顺序,以越野滑雪的名次来决定最后整个比赛的排名。
1924年首届冬奥会开始,北欧两项就是正式比赛项目。而且由于对运动员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因此这也是冬奥会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没有设女子比赛的项目。
北欧两项的这两个项目特质大相径庭,跳台滑雪需要具备起跳的瞬间爆发力和空中飞行阶段的身体协调能力;越野滑雪需要有强大的心肺能力和体能。同时参加这两个项目,无疑对于运动员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对于雪上项目本就薄弱的中国来说,一直无法达到世界级的水平。
和中国代表团其他原本落后的项目一样,在成功申办北京冬奥会之后,北欧两项也被作为重点突破的对象,尤其它是完成东道主全部分项参赛的关键。
改写中国冬奥会历史的赵嘉文就是这样,从一个已经退出的越野滑雪运动员,跨项成为了中国北欧两项的重点选手。
2015年,当时14岁的赵嘉文放弃了正在从事的越野滑雪训练。他说觉得这是自己的性格原因,自己身上问题太多了,“2016年申奥成功,我就回来了,开始练北欧两项”。
三年里,赵嘉文的成绩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在他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跳台滑雪项目上,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老本行越野滑雪。2018-19赛季,赵嘉文在洲际杯的比赛中,基本都能够在跳台滑雪里排进前十名。
但一次训练中的失误,让赵嘉文膝盖受伤足足休养了8个月的时间,也对他的心理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当时我正在上升期,成绩在往上走,这一受伤还是很失落的”。
这次挫折没有真正打击到赵嘉文,回到训练场的他更加刻苦和努力,追回了养伤的时间,继续提升着自己在北欧两项比赛中的竞争力。
尽管中国是东道主,但根据国际奥委会为保证奥运会比赛质量的“飞鹰规则”,绝大部分项目还是必须要达到一个最低参赛标准。其中,北欧两项的要求就是中国选手必须在洲际杯的比赛中拿到积分。
去年11月底的国际雪联北欧两项洲际杯俄罗斯下塔吉尔站,赵嘉文在男子个人标准台/10公里比赛中获得第22名,收获9个积分。这才确保了中国代表团历史性地在家门口举行的冬奥会上做到了第一次能够参加全部15个分项的比赛。
这也是对赵嘉文整个奥运备战周期艰辛付出的最好回报,“东道主,我们是踩着自己的土地比赛,肯定不一样”。
高科技训练基地
让赵嘉文对未来信心十足
对于今年1月刚过21岁生日的赵嘉文来说,北京冬奥会只是一个开始。他其实也已经将更远大的目标放在了2026年的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
“我觉得2026年奥运会,我应该可以上领奖台吧。”赵嘉文有信心和愿景,是因为他觉得其实这个既要求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又需要体能和耐力的项目还是挺适合中国运动员的,他的进步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外,赵嘉文在本届冬奥会前还特别提到了中国北欧两项队常驻的河北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如此高科技的训练中心是中国冰雪项目崛起的重要因素。
这个位于保定市涞源县的训练科研基地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三大国家级冰雪运动训练基地之一。
基地已建成的两条赛道,分别是大跳台赛道、标准跳台赛道,无论长度、坡度、宽度,都与北京冬奥会的跳台滑雪比赛赛场“雪如意”一致。甚至连赛道旁的裁判塔、赛道上的仿真草皮,都完全一样。为的就是中国选手更熟悉冬奥会的比赛环境和条件。
更硬核的是,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跳台滑雪风洞,创下了多项世界第一。
跳台滑雪比赛的成绩,与运动员的运动姿态、装备及服装的气动性能密切相关。利用风洞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测试的方法,已被冰雪运动强国广泛采用,成为提高运动员竞赛成绩的重要科技手段之一。
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的风洞实验室玻璃幕墙管道宽3.5米、高4.5米,是世界第一,超大的管道腔体让风力模拟更接近现实。拥有24片桨叶的超大“电扇”全力运转时,风洞内的风速可达50米/秒,约相当于15级大风,也是世界第一。此外,它还是世界上同类风洞中风控最精密的。
这个风洞实验室具备了水平、起跳、飞跃这跳台滑雪最关键的三个动作试验段。在水平、11度角、32度角,可分别训练运动员助滑阶段阻力测量、起跳瞬间左右脚受力情况和双脚蹬地力的均匀性,锻炼运动员在空中保持最佳姿态和驾驭雪板飞行的平衡能力。
要知道,跳台滑雪受到场地设施、天气状况等因素影响,一名运动员在日常室外条件下,每两小时的训练最多只能完成10跳,少的时候只能完成5跳。而能够模拟运动员空中飞行阶段的风洞训练设施就可以大大提升训练效率,成为跳台滑雪等雪上项目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秘密武器。
而且,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的建成投用也让跳台滑雪运动员不用一定要像以往那样远赴国外训练,跳台滑雪项目已可以做到在家门口一年四季持续进行高水平的训练。
1月2日,参加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的宋祺武就是在这里的大跳台跳出了141.5米的全国纪录,成为第一个跳过140米的中国运动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