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2022全国两会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预付卡消费都可设冷静期

上海代表团提交《关于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议案》,涉及盲盒、算法歧视等


晨报记者 何雅君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将至,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保法”)又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当前,直播带货、盲盒消费、视音频平台消费等形态不断涌现,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消费领域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予以相应的规范?

记者获悉,今年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提交了《关于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议案》。议案提到,随着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消费业态和消费方式的不断演进变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及其法治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为了有效应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践发展,需要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维权理念,不断提高法律的适用性。

建议1 对算法推荐加强制约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泄露”等冲击着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自主消费权和知情权。好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和规范,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比如,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大数据杀熟”背后的“算法歧视”作出明确规定,在肯定算法通过个性化推荐提高消费者个性需求与商品的匹配性、适配度的同时,对限制消费者选择权的“算法歧视”加以制约。

议案提出,修改消保法,应当充实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明确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过程中,有权知悉其个人信息是否被收集、使用,有权限制或者拒绝对其个人信息的处理,并依法享有查阅、复制、变更、补充和删除等权利。

议案也建议,加强对算法推荐的有效制约。建议细化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明确经营者不得运用数据、算法等自动化决策手段,对消费者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鼓励经营者通过公开自动化决策的原理,提供应用结果解释等方式,提升消费者对自动化决策程序的了解。消费者组织通过开展消费者公平性评估等工作,进行社会监督。

建议2 强化盲盒经营者义务和责任

“入坑”一年,消费五位数,这是不少玩家在盲盒这个“坑”里的亲身经历。今年年初,肯德基与Pop Mart合作推出“DIMOO联名款盲盒套餐”,引发消费者疯狂抢购。为集齐盲盒内全部玩具,有人花费上万元购买,收集了盲盒却浪费了食物,或者千里迢迢找人代吃,而一个套餐的原价不过几十元。

利用顾客的猎奇心理,激发探索和购买欲望,这样的盲盒消费热潮备受质疑。议案认为,应当规范盲盒销售行为,强化经营者义务和责任。议案建议,经营者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开展销售的,应当以显著方式公示抽取规则、商品投放数量、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盲盒应主要限于生活消费、文艺娱乐等领域的小额消费,经营者不得变相开展赌博、彩票销售活动,不得诱导非理性消费。

建议3七日冷静期可扩大适用范围

围绕强化消费维权的效能,构建经营者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部门协作的社会共治格局,各地已经形成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比如,上海发布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版),推出“健身会员卡办卡七天冷静期”,在冷静期内只要没有开卡使用就可以退卡。

议案认为,消保法应当加强相关制度的整合,以提升权益保护的力度和系统性。建议确立预付卡消费的冷静期制度。参考健身卡冷静期制度,扩大冷静期的适用范围,明确消费者自签署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合同之日起七日内,尚未使用商品、接受服务的,有权单方面无条件解除合同。消费者已经接受经营者提供的免费体验、试用或者赠送等服务的,不影响行使该合同解除权。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表示,“冷静期”的设置,可以减少很多消费者与商家、经营者之间的纠纷矛盾。

建议4应拓展消费者协会职责

日常消费中发生纠纷时,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去找消费者协会。议案认为,应当拓展消费者协会的职责,建议增加宣传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发布消费警示,参与关系消费者切身利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听证会等职责。

同时,也支持消费者协会开展消费类民事公益诉讼。建议明确,相关赔偿金可以通过专项基金、公益基金等形式,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人民法院依法对消费类民事公益诉讼的相关费用请求,予以支持。而为了加强对消费者组织的保障,建议明确,消费者组织依法成立并享有相应的法人资格。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