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5版:周到FOCUS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当你有机会在F1赛道上奔跑,什么都别问,只管跑就是了

参赛选手在引导下冲击冠军

蒸蒸日上迎新跑举行到今年,迎来了第九届比赛。这也是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以来,上海迎来的第一项大型路跑赛事。

这一次的口号:回到人群中。

4500名跑者云集上海国际赛车场,其中绝大多数是阳康归来。对于他们而言,这是重回正常社交生活的一种方式。

我们不会用勇气来加注他们此次参赛的意义,因为奔跑,尤其是坚持长期的奔跑本身就需要无尽的勇气。

我们在这里讲述其中三名选手的故事。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同,对于跑步的热情程度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有一颗勇敢挑战自我极限的心。

别人觉得轻松的对我而言很辛苦,但还是想达成一些目标

韩星辰(视障选手,“不靠谱”乐队队长兼主音吉他手)

32岁的韩星辰是球迷,在他发的朋友圈里,和足球相关的内容超过三分之二。他读盲校时,学校成立了一支盲人足球队。这支球队迅速发展壮大,此后代表上海队参加了多届残疾人运动会。球队刚成立这会儿,韩星辰报名试训,没能通过。他顺从地接受了现实:自己这辈子没有运动的天分。

■自学成就的主音吉他手

老天没有给他运动的天分,是因为已经给了他音乐的天分。韩星辰从小热爱音乐,在盲校念书那阵,参加了学校的音乐组。由于当时民乐队缺少吹笙的,他就去学了笙。

彼时的他10岁出头,对于学习什么乐器没有明确主见。因为喜欢音乐,觉得凡是乐器一切皆好。吹笙10多年,参加全国音乐等级考试获得10级证书,已是最高等级。他想成为一名职业乐手,吹笙是最切实可行的。但他决定放弃这门乐器,从零开始学习吉他。

“我上中学时迷上周杰伦的歌,因此开始接触流行音乐,而吉他在流行音乐里扮演的角色无疑是很重要的。”他回想学校里有个师兄会弹吉他,在校园里抱着吉他弹唱。“我当时都不知道这是吉他,我只是觉得可以抱着这个东西走来走去,和绝大多数乐器都不一样,太帅了。也不是说他弹的哪首歌特别吸引我,我就很向往弹着琴唱着歌这个状态。”

师兄教会他必要的指法和技巧,他人生中学会弹的第一首歌是《恰似你的温柔》“师兄说,他就带我入个门,后面就靠我自己了。”这差不多是10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的网络平台还没有如今这么发达,他自学弹吉他的时候没有今日抖音、B站这类平台上的直播或短视频教学。

他去买了本吉他教学书,想让妈妈读给自己听。“但因为是六线谱的,我妈妈没接触过,所以她搞不定了,那我也就没办法了。”渐渐的,网络教学开始慢慢兴起了。“我先从周杰伦的歌学起,在网上找一些周杰伦的歌里旋律简单的,找教学视频放。”他可以用耳朵分辨出和弦和伴奏,只是不知道指法。“我就对妈妈说,‘老妈你不会弹吉他没关系,你只要看老师的手放在什么位置,食指按在第几格,中指按在第几格。你只要告诉我这个,就可以了。’我那时候就是这样学的,手机不断暂停、前进和倒退,一个个地讲。”

他学会弹奏的第一首周杰伦的歌是《稻香》,前后花了几个小时。到现在,凡是一张专辑听上几遍,基本都能顺利弹下来。

■要做纯粹为音乐而活的人

2018年,“不靠谱”乐队成立,他担任主音吉他。乐队六名成员,都在一个学校读书,彼此都很熟悉。

学校的音乐老师于欢看这些孩子毕业之后没有地方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就组了一个公益组织,叫“美爱融合”(注:全称为“美爱融合艺术公益发展中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团。韩星辰他们就属于艺术团的成员,并组成了这个“不靠谱”乐队。

之所以叫“不靠谱”,是因为不需要也没法看乐谱。所有成员都是视障,其中有的是低视。老天剥夺了他们的视力,但也给了他们超出常人的听力。韩星辰说,别人无论哼一个什么音,自己可以立刻知道这是什么音。他介绍,“用音乐里的专业词汇说,就叫绝对音感。”

相比健视者,他们排练花的时间要久一些。“健视者的乐队都是有乐谱的,而我们是靠老师给我们发各自的声部。每个人在家里要把自己的声部练好,不懂可以私下去找老师,但是绝对不可以在排练的时候占用大家的时间,问老师这个地方不会怎么办。各人练会以后组到一起排练,这时候所要求的就是对于细部的把控,所以效率就高了。”

韩星辰从不计算自己每天练习的时间有多长。“我就是太喜欢了,周杰伦最近在马来西亚开演唱会。他在演唱会临近结束时说,‘让我唱到爽为止!’我想,我练琴也是这样,练到爽为止。”

他立刻纠正自己,“也不算是练,你把这叫练习的话,你只是把它当成了一份工作,而我是真的喜欢这个东西。我也遇到过瓶颈期,但是心里从来没有产生过一丝丝想要放弃的念头。”

韩星辰如今就在“美爱融合”工作,“我不愿意去踏入所谓的职场,如果我去做盲人推拿,可以赚到不少钱,但那不是我希望的生活方式,我也不希望自己变成那样。”他想,自己要活得纯粹一些,要为音乐而生活。

他的收入多少和演出直接挂钩,但即使疫情前,他的收入也比不上从事盲人推拿的那些朋友。但他不为钱的事发愁,他知道,太关注这些事情自己的心思就会变得杂了,而心思一杂就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音乐中去了。

“不靠谱”乐队成立至今参加了不少演出,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登上“BlueNote”舞台。“BlueNote是专门演出爵士乐的地方,有资格在这里演出的团队都是世界顶尖的乐队。但因为疫情,国外的乐队进不来。他们通过一些渠道知道了有我们这样一支乐队,就给了我们这个演出的机会。于是2020年的时候,我们站到了这个舞台上。我以前只是作为观众去那里听过演出,登台演出原本是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

■接下去要跑10公里

韩星辰觉得自己很幸福了,他从来没有怨怼过这个世界对自己不公。“因为从来看不见,也不觉得被剥夺了什么。”他现在的愿望,就是有健康的身体去支持自己追逐音乐的梦想,这也是他从几年前开始跑步的原因。

“搞音乐的人,如果身体不好,其他都免谈。盲校毕业后没机会上体育课了,除了弹琴就是睡觉。”他回忆,“大概是2018年左右,有一次体检显示我有脂肪肝,而且尿酸较高。我妈就说,一定要锻炼身体了。我知道上海有个盲人跑团,我就加入进去开始跑步。”

他现在可以跑五公里,“对于别人来说这也许是件很轻松的事,但对我来说不是这样的。我每次跑到三公里,体能就会达到极限。这时候就想走,但是我的跑步伙伴提醒我:‘你后面走的话,前面的努力就全白费了,我们可以慢一点,但不能走。’”

韩星辰今年是第一次参加蒸蒸日上迎新跑,也是第一次参加竞技类赛事。自从在盲校试训被足球队淘汰而判定自己没有运动天赋后,他还是想自我突破一把。“我这次报的是5.4公里,目标就是安全完赛。接下去,我还想跑10公里。我虽然不是运动员,但既然有了这样一个跑步的习惯,还是想去努力达成一些目标。”

参赛是为了让自己有跑步的理由,并一直跑下去

Lenka Suta(老外跑者,文化培训从业者)

在斯洛伐克姑娘Lenka Suta的家乡,路跑也许是一种奢侈。她来自于这个中欧小国的山区,在野外经常能看见熊和狼。当地人一般都去健身房跑步,她偶尔看到有人在路上跑,觉得不可思议。

Lenka是来了上海之后才开始进行系统性跑步锻炼的,今年是她第三次参加蒸蒸日上迎新跑。19岁那年,她看到一张外滩的照片。太美了,她想,自己有一天一定要去上海。她找了一所可以主攻中文的大学,读了三年,就来上海了。到今年,她已经在上海呆了七年。

“我不是一个跑步好手,我还没有跑过全马,最多跑到25公里。事实上,我开始跑步是因为我要参加斯巴达勇士赛。我以前不太喜欢跑步,为了让自己的成绩变得更好,我必须强迫自己开始练习跑步。”Lenka说,“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寻找并参加一些跑步的赛事,比如蒸蒸日上迎新跑。”

2018年年底,她的一个匈牙利朋友给她发来了迎新跑的报名链接。“我注意到这项赛事是1月1日当天举行的,我觉得用跑步开始新的一年很有意义。而且还是在这么特殊的赛场,一个我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踏上的赛场。”她当即就自己填写了报名表,2019年1月1日清晨,她第一次站上了上赛道。

今年,Lenka的一名来自捷克的朋友,也第一次踏上了上赛道。因为跑步,她总是能结识新的朋友,这让她在上海的生活变得丰富充实。虽然过去三年里有一些朋友离开了中国,但她相信渐渐还会有更多人来到这里。

“也许我家乡的自然景色比较漂亮,但也的确很冒险。我觉得在上海跑步的感觉更好,首先是安全。当然,这里跑步的环境也非常好。我住在长宁区,最喜欢的路线是沿着苏州河跑。一路景致优美,还有漂亮的公园。而且路上有仅为跑步者设计的跑道,设施也很便利,你知道自己跑到一半想喝水、想上厕所的时候可以去哪。”

一般来说,在她不进行赛前特训的情况下,一周会跑两到三次短距离。比赛前一段时间,她会在一周两到三次短距离的基础上,再加一次超过10公里的长距离。她参加过半马比赛,个人纪录是2小时24分。至于全马,她觉得自己离这个目标还差很远。

昨天,顺利完赛的Lenka迫不及待在朋友圈上记录了自己的心情:“当你有机会在F1赛道上奔跑的时候,什么都别问,只管跑就是了。”

用爱好来养活自己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吗?

夏文杰(民间高手,全媒体“跑野大爆炸”工作人员)

这是夏文杰第二次参加蒸蒸日上迎新跑,他的上一次参赛记忆停留在三年前的1月1日。

“我参加过很多马拉松比赛,但在赛车场上奔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仿佛一踏上这片场地就和速度联系在了一起。”他说,“而且因为是封闭的赛场,5公里一圈。你可以套后面人的圈,我觉得还蛮刺激的。”

夏文杰在跑圈里外号“猴子”,是有名的民间大神级人物,全马的PB(个人)达到2小时27分。在这次迎新跑上,他被列为精英选手,获得了第一排出发的待遇。这在他的跑步生涯里,还是第一次。“我平时训练都会把数据发微博,可能主办方看到觉得我水平也不错,加上因为这次高手不多,就把我放到前面去了。我以前曾参加过排在很前面出发的比赛,但从没有第一排出发过。”他在赛前想象,“这样就可以去追计时车了,好酷!”

从2015年开始跑马拉松,夏文杰参加了此后每一年的上马赛事。虽然长期训练导致他的膝盖和跟腱都有不同程度的劳损,但都没能阻挡他跑步的热情。作为一个跑步狂人,他每个月的跑量在400公里左右。一周六天,他给自己安排雷打不动的跑步训练。

跑马的时间长度和他走进社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间长度几乎是吻合的。在毕业后八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从事医疗行业。工作忙碌,他绝大部分的业余时间被用在跑步以及从事和跑步相关的兼职上。

比如担任跑步教练,以及去公司给公司内部的跑团讲课等。对他而言,分享自己的跑步经验要比赚钱更重要。“我会带十几个学员,他们每个月交一笔费用,我给他们设计课表,解惑答疑,制定比赛策略等。”

他觉得课表的设计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因为跑步一定要专业,什么时候跑,什么时候做力量,什么时候进行长距离,以及什么时候适当休息,这些都有讲究。只有把这些都搭配到一起,才有可能在不受伤的情况下获得好成绩。跑友们在跑步之外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他们希望可以把几者平衡起来,我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去平衡。”

直到去年,夏文杰终于有机会将自己的爱好变为一份正经的职业。他受邀加入跑步的垂直类全媒体“跑野大爆炸”,从此工作和业余时间都可以名正言顺地献给自己的爱好。

“因为我在跑圈的时间较长,因此认识了不少朋友以及KOL。之前,我就会协助‘跑野大爆炸’在线下做一些活动,觉得合作还蛮愉快。他们后来就邀请我:‘有没有机会来共事一下?’我不是一个看得很远的人,我喜欢享受当下。我觉得现在从事这份工作很开心,就可以了。”他说,“用自己的爱好来养活自己,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吗?”

但是当初老板邀请他入职时,他却提出了一个条件。“我说,每晚6点半到8点半是自己的训练时间,所有上班时间外的工作都不能影响自己跑步。有事情,就等我跑完回来再处理。”

夏文杰此次参赛没有给自己设定成绩目标,“蒸蒸日上迎新跑以往每次都放在1月1日,这次是疫情放开稳定下来就举行,能感觉到主办方是想传递出一种生活恢复如常的信号。”

去年上马赛前,他训练得不够系统,所以成绩也一般。“今年蒸蒸日上的时间选得比较好,我阳康之后的这段时间也慢慢恢复了以往训练的正常状态,可以在比赛里找找速度的感觉。”

文/晨报记者 沈坤彧 图/赛事主办方提供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