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周到GUEST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使用人工智能软件“拍”照片,尝试艺术转型

上海摄影家66岁重新“学吹打”


王刚锋用AI软件创作的樱花季超现实作品
借助AI创作的油画作品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跟随王刚锋的镜头和作品,聆听这位老摄影家讲述自己在66岁重新“学吹打”的故事。

在摄影圈,华人摄影家王刚锋被称为“摄影独行侠”。他1956年出生于上海,从小生活在张园附近,1980年起自学摄影,1982年第一幅个人摄影作品刊发在人民日报之后,从此便开启了摄影生涯。

在1982年,他成为了国内最早的职业摄影师之一,彼时的媒体上开始频频出现他的摄影作品。上世纪80年代末,王刚锋应邀去加拿大举办个人黑白摄影展并开启了他的广告摄影生涯。1995年,随着上海对外开放的脚步加快,他把自己在多伦多的摄影棚搬到了上海,重圆自己对于“上海梦”的拍摄。对于上海,王刚锋是有感情的,他曾在张园的老房子里设立摄影工作室,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拍摄了数以万计的人物影像作品。

作为人文摄影师,王刚锋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商业摄影,他从未间断过所钟爱的创作。他继续流连于上海的大街小巷,捕捉形形色色的人的生活状态,只要有连续几天的时间没有客户安排,他就会挎上相机再现“独行侠”本色,寻找能吸引他感动他的镜头。他说“美无处不在,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如何去发掘它们。”

作为已经66岁的资深摄影人士,他对艺术的追求并未消减,依然保持着创作热情。王刚锋说,最近这段时间,他在挑战自己摄影创作的天花板,开始尝试使用ChatGPT、Midjourney、Doll-E2、Imglarger等人工智能软件“拍”照片,同时向画家学习油画技巧,进行自己人生当中真正的艺术转型。

新闻晨报·周到: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摄影工作,是当时国内最早的职业摄影师,摄影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王刚锋:我早在1980年的时候就跟父母宣誓: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摄影师之一。其实那个时候,我自己连什么是真正的摄影都没搞明白,而且当时用的照相机也是问家人借来的,所以我的父母非常担心,怕我这样下去将来会没有出息。但是后来的事情证明,我这个想法不光实现了自己从事摄影创作的欲望,而且经济上也有了一定的回报。那个时候工资都比较低,所以相对来讲我赚的钱是够用的,特别是可以去买摄影设备,开始从事自己的摄影创作。

新闻晨报·周到:作为上海人,在您早年拍摄的摄影作品当中,有没有至今让大家记忆深刻的与上海有关的老照片?

王刚锋:在1980年代,我在上海拍了不少自己很喜欢的、同时记录上海人生活的照片。当时没有钱出去旅行,所以只能以上海为中心进行拍摄,也没有很多钱拍彩色照片,所以大多数都是黑白胶卷,想不到的是,现在黑白胶卷摄影成了时髦的玩意儿。但那时候我们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没有办法只能拍黑白胶卷;另外,那个时候生活都是很质朴的,人物都很上镜,所以,不管到哪里拍,只要你技术没有问题,都会成为好照片。

新闻晨报·周到:您之前一直说“商业摄影只是我的面包和黄油,而真正的艺术创作才是我的爱”,这是不是成为您开始尝试艺术创作的原因?

王刚锋:我从事摄影的初衷并不是要赚钱,我的初衷就是要成为最好的摄影艺术家。后来,许多朋友说,既然你拍得那么好,能否给我子女的婚礼拍几张,给我们杂志报纸拍几张,把这个照片卖给我。久而久之,我就成为了商业摄影师,但同时,只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并没有中断自己的摄影艺术创作,也就是说“有生意就去做,没生意还是搞自己的创作。”

新闻晨报·周到:最近全上海似乎都在拍摄樱花,很多朋友看到您这次创作的樱花季超现实作品很惊艳,怎么会想到去做这样的主题?

王刚锋:艺术是厚积薄发,随着樱花逐渐在这座城市盛开,每天我出去看到樱花越开越多,非常有感慨,所以,情不自禁、自然而然就产生出创作的念头。但这种创作也不是我刻意的想法,就是——灵感来了,你要阻止都阻不了,但是灵感还是受你平时生活而激发的。

在用人工智能绘图软件Midjourney V5创作时,我就一直在想,能不能把樱花树种满浦江两岸,想不到最终出来的作品效果是——樱花没有种满浦江两岸,却在浦江上面生成了一个岛,而岛上有很多樱花;此外,苏州河两岸种满了樱花,算是满足了我小小的心愿。

新闻晨报·周到:在您创作的AI油画作品当中,上海似乎成为了一个重要题材和线索。

王刚锋:直到现在我还在摸索,自己到底要选什么样的主题,采用什么样的手法。在刚开始创作时,我决定还是摸索在自己出生之前,或在1982年进行拍摄之前的主题,因为这些是我因为时间所不可企及的范围;或是未来的宇宙,或是浩瀚的星海,这些是我们平时很难拍到的。因为AI的特点就是可以发挥你的想象,而我的想象力就是——假如自己在一百年、两百年以前就有一台照相机进行拍摄,这是我经常构思的创作梦境。

当然,同样的两幅油画,我借助AI创作“画”的作品和传统画家所画的作品,哪一幅算是真正的油画呢?我会告诉大家这是我借助人工智能绘图软件最后在油画布上画的作品,但有些创作者未必会告知,这或许将是我们以后要面对的艺术伦理道德问题。现在对借助AI创作的作品,艺术界应该是“老革命碰到新问题”,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解答。

新闻晨报·周到:掌握了高科技之后,会不会担心自己的创作力不够?

王刚锋:Midjourney有一句广告语:“现在,唯一的限制就是你的想象力了!”我个人认为这句广告语非常有道理,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你的思想能飞多远,你的照片就有多好,就是要让自己的想象力插上翅膀,高飞翱翔。其实,我到底有多少创作力?我自己也不知道,只有试了之后才知道。

新闻晨报·周到:您今年已经66岁了,现在去做艺术方面的创作会不会有点晚?

王刚锋:我母亲有时候会“嘲笑”我要学新的东西,说“年纪大了还学”。上海人有句老话说“60岁还要学吹打”,吹打就是吹笛子打击乐,就是学乐器的意思。也许在大多数人眼里,人到了60岁以后是不可能再学什么新的东西了。但是,现在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所有的事物都在向前发展,如果身体允许,如果记忆还可以,大脑没有问题,没有萎缩的话,还是应该学继续下去。

事实证明,我60岁之后再“学吹打”也不算晚,年轻人跟我相比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吧?我除了记性可能比他们差一点之外,其他方面,我相信自己都比他们有优势。我现在一直保持身体的锻炼和充足的睡眠,我平时还在关注新的事物,吾日三省吾身,想想自己有什么问题,所以我想自己应该还是有创作力的,大家就拭目以待吧!

晨报记者 严峻嵘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