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我曾走访过一对高龄夫妇,老太太只能躺在床上,老爷爷患有老年痴呆症。”来自浦东新区的居民区社工储豪文建议,引入社会组织,提高老年人监护服务。
8月初,上海启动“人民城市”专项征集工作,征集到来自本市市民、专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意见建议一千余条,其中有不少关乎养老服务。
在8月31日面向本市老年人群的“人民城市,幸福有我”专项征集专场直播中,10位人民建议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建议,其中有养老服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根据工作经验分享见解,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提出的“金点子”。
|好点子从基层工作中来
“在我走访社区的过程中曾发现一对高龄夫妇,老太太是一位‘失能老年人’,只能躺在床上,老先生一开始身体比较健康,后来随着年纪的增大,不幸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在浦东新区某社区工作的储豪文分享道,为了防止失智老年人走失,住家阿姨非常粗暴地反锁了房门,也造成了老年人的应激反应。
“老人经常趴在窗口前,对外面的居民求救。老人已经90多岁了,子女也70多岁了,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改善老年生活,这让我非常触动。”储豪文说,因此他希望能够引入社会组织,找专业人士,提高老年人监护服务。
“我们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近3000人,占到我们社区总人口的1/3。”浦东新区高行镇幸福小镇居委会书记陈杰说,他们社区有一位90多岁的老大爷,他的儿子也60多岁了,一个没有老伴了,另一个还没有结婚。
“有一次刚好下着大雨,老人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披着雨披就要去医院配药,被我们遇到了,我们赶快联系共建单位的专业人员送他去医院配药。”
陈杰表示,一方面安排志愿者专门服务独居老人是难以持续的,另一方面专业的陪诊机构数量少,价格也高。她建议通过一系列措施,为老人提供帮助挂号、就医、陪诊等多元的服务,帮助医疗机构缓解压力,也方便老人。
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老年协会秘书长张云岭正在关注突遭意外的老人们。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一位70岁的老人参加活动,不小心摔倒了,腰椎骨折。还有一位69岁的女同志在春节前摔了一跤也骨折,然后伴随着基础疾病的爆发去世了。”张云岭建议,将突遭意外和失去独立生活能力老年人纳入政府分级帮护对象,帮助他们去护理和康复。
|年轻视角看养老问题
在10位人民建议代表中,有两位正在读书的学生。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生活经验,提出了年轻人的思考。
“暑假期间,我在社区图书馆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图书馆里面有空调,但很多老年人喜欢待在图书馆门口读书看报。”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生袁昊栋调查发现,老人们有社交的需求,他们喜欢在阅读的同时聊天,于是他提出能否为老人划定一块专门的阅读区域,并将自己的调查内容写成了一篇九千字的调查报告。
“我们常常对老人有一些误区,其实老人也是有阅读需求的。”袁昊栋说,他发现图书馆内针对老年人的服务设备、图书、乃至一些关怀都有所欠缺,因此他提出了推动银发阅读的发展。
正在读研的罗梦欣则是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她的奶奶和外婆都是独居老人,因此他们在奶奶和外婆的家里安装了监控。
“前段时间我的外婆意外摔了一跤,虽然说我能够实现线上的沟通,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有一种手伸不进屏幕的无力感。”因此,罗梦欣提出了推广适老化改造中智能家居使用的建议。
“一方面,我们可以有一些安全的监测系统,比如说老人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可以马上有一个警报,或去联系紧急联系人,从而快速地帮助到老人。另一方面,我希望现在的语音助手可以再添加一些功能,比如可以识别方言,让老年人也享受到智能家居的便利。”
|共收集建议一千余条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8月2日征集工作启动以来,“上海人民建议征集”门户网站、“随申办”互动栏目、上海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征集到来自本市市民、专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意见建议一千余条,内容覆盖老年服务、文化生活、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心理慰藉、健康管理、配套设施建设、适老化改造等十余个方面。
在8月31日的面向本市老年人群的“人民城市,幸福有我”专项征集专场直播中,除了10位人民建议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建议,纪录片《前浪》总导演范士广,金牌养老顾问马伟,上海市政协委员、金服养老集团董事长徐兵,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制度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志义和上海市养老产业促进中心理事长周琤瀛发表了TED演讲,向参加专项征集、积极建言献策的市民朋友分享了自己对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的思考。
市民政局表示,下阶段将把本次“人民城市”专项征集中涌现出的“金点子”,梳理转化为民生需求“金钥匙”,并协调相关部门推动落地见效,最终形成“金果子”。
文/见习记者 崔逸星
图/活动举办方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