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关注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风公园今起北侧区域闭园改造

游船、小火车均继续向市民游客开放

工人在做闭园施工的准备(王笛/摄)
银锄湖的水质将得到治理和改善(徐斌忠/摄)
新闻晨报
扫码 阅读更多

10月9日上午9时许,长风公园3号门门前,围拢着好几位准备游园的市民。吸引他们的,是张贴在大门上的告示。

这份落款为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的告示显示,10月10日起,长风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将开始施工,长风公园将进入为期两年的“半开放、半封闭”改造提升工程阶段。

长风公园此次闭园改造,施工方将整个公园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先行封闭施工的是北区,包括公园的2号门(枣阳路)、3号门(怒江路及原有停车场),都将封闭。

记者了解到,在北侧区域封闭施工期间,位于南侧区域的1号门、4号门和5号门正常开放。公园里深受市民喜爱的水上游船项目、穿梭于绿荫之间的小火车,以及充满童趣的小游乐场等,将继续保持正常运营,以满足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

在长风公园5号门处,施工围挡等物资昨天已经堆放在指定区域。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白天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着手进行封闭园区的准备工作。

“长风公园闭园后,将立即着手封闭连接公园南北的地面通道,并在银锄湖与西老河交汇处设置安全浮漂,北侧区域的安全围栏将在一周内全部安装到位。”长风公园此次闭园改造的施工方、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辛立勋介绍道。

记者注意到,在公园各入口大门上,除了张贴有闭园施工相关内容的公告,还张贴有图示版的“交通导向牌”,直观地向市民游客展示,北区封闭施工后,如何绕行至仍旧开放的1号门(光复西路)、4号门(大渡河路)及5号门(枣阳路)入园游玩。

辛立勋向记者介绍说,从施工的便利性和节约成本的角度而言,选择将公园一次性全部封闭更简单易行。但考虑到对于它周边的市民而言,长风公园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中离不开的一个场所,因此在反复比较和斟酌之下,最终采取了“半开放、半封闭”施工方案,尽可能让公园的服务功能在施工期间也能部分地得以延续。

10月10日起,长风公园北侧区域率先封闭施工,南侧仍开放供市民游客参观。

北侧主要改造内容包括黑松山“勇敢者道路”的重建、铁臂山山体林下植被的更新及游船码头的改建,绿化、照明及服务配套更新,计划于2025年底前完工。

北侧区域完成后,启动南侧区域施工。

南侧改造内容包括银锄湖水域的生态治理,大舞台区域的提升,新建树阵旱喷广场、停车场及游乐设施,更新园路及服务配套等内容。

预计2026年底,长风公园完成全部改造提升工程,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对市民重新开放。

得益于“半开放、半封闭”施工方案,在长风公园北侧区域封闭施工期间,深受市民喜爱的水上游船、皮划艇项目、穿梭于绿荫之间的小火车,以及充满童趣的小游乐场等,均将继续保持正常运营,满足市民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

“我们已将水上游船项目的起点和终点均调整至靠近1号门的二号码头。原先的一号、三号、四号码头,因位于铁壁山下方,将于10日起停止对外开放。”辛立勋透露,一号、三号码头将拆除并重建为兼具滨水平台与游客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建筑。

值得期待的是,此次长风公园闭园改造过程中,占公园面积约四成的银锄湖、西老河等水域的水质、水生态将得到专项提升改善,其中包括水质提标和水质透明度提升。

“由于银锄湖是人工湖,它的流动性比天然河流要差,导致了自我更新能力不足,由此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质不佳,进而影响了公园整体的水生态系统。”辛立勋介绍说,这次长风公园水质提升将采用围堰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改善水体流动性、并改造池壁及清理湖底的淤泥,“我们的目标是让银锄湖‘潭中有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晨报记者 徐斌忠 普陀区融媒体中心 王笛

【延伸阅读】

长风公园:许多上海人曾经“荡起双桨”的地方

长风公园改造的消息,勾起了周云海无尽的回忆。

在普陀区生活了近30年的作家周云海,出生于1957年。就在这一年,位于沪西吴淞江古河道西老河河湾地带的老河滩,变成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

原来,市政府决定在此辟建公园,范围为华东师范大学以西、大渡河路东的西老河地区全部,公园初定名为“沪西公园”,也就是今天的长风公园。

周云海第一次去长风公园,是读小学时学校组织的一次秋游。“我们在银锄湖划船玩,有位同学不小心落水。”也是因为这个细节,周云海对第一次逛长风公园记忆犹新。

银锄湖上“我们荡起双桨”,勇敢者道路上男孩子尽显刚毅坚强,地下少先队群雕前举行入队仪式,湖光山色间与恋人卿卿我我……

在众多上海人的记忆中,长风公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可是一代上海人小辰光的“迪士尼”。

公园起初曾经定名为“沪西公园”

长风公园开建时,朱惠兴是一名9岁的小学生。

辟建长风公园的施工场景,朱惠兴亲眼所见。“那时候我在读小学。放学后背个书包,总要绕道到工地去看看热闹景象。”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母亲带着不满周岁的朱惠兴,随父亲搬到大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西部的西老河西侧一个被称作“朱家头”的乡下地方。

全家分到了土地,政府颁发的土地证上也有朱惠兴的名字。

“那里曾是一片农田,朝南朝东的延伸部位低洼地,南面的叫荷塘里,东南面的叫三角渚,东面则是一片滩涂芦苇荡。”对于长风公园原址的地理方位,朱惠兴了然于心。“苏州河的一条支流叫老河。由西朝东到三角渚打个弯朝北,蜿蜒流淌过来,再打个弯朝东到季家弄方向去。过河的东南方向,是宋家滩自然村落。而河的东面,是一片无主的荒滩。”

朱惠兴所称的老河,可远溯至清道光年间。当年,在治理吴淞江工程中,将今长风街道境内两大河曲裁弯取直,故遗留下东西两个倒V形、各近两公里长的故道,称为“东西老河”。宋家滩位于西老河河湾内,俗称“老河滩”。

1956年,当年村民的互助组升级为合作社。朱惠兴回忆说,村民把土改分得的私家地,在互助耕种的基础上重新集中起来,集体耕种、收成和分配,响应全国农村集体化运动。“大人们在田里忙碌农活,我们小孩在田埂边玩耍,欢声笑语荡漾在乡村田野。”

也就是在这时,市政府的征地令下达到本村(还有宋家滩、徐家宅、季家弄),要征收这块土地造一个公园。

公园初定名为“沪西公园”。

第一期工程于1957年4月开工,主要项目是改造地形,建桥筑路,并种植树木5.6万株。

1958年7月1日,公园南侧部分试开放,并更名为“碧萝湖公园”,同时拉开了第二期工程,先后共27万人次参加,最终工程提前两年完成。

1959年10月1日国庆节,公园正式开放,取《宋书·宗悫传》中“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意,命名长风公园;又根据“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诗句,将园中人工湖命名为“银锄湖”,挖湖泥土堆起来的大土山命名为“铁臂山”。

1979年-1991年,公园周边逐步建成住宅区,因为在长风公园周围,所以命名为长风新村。

1988年,林家港街道正式更名为长风新村街道,并一直沿用至今。

挖湖叠山,造出银锄湖铁臂山

上海的公园数量很多,每个公园的特色也各有千秋。

长风公园的鲜明特色,就是它的“湖光山色”。

公园景观规划模拟自然,因低挖湖,就高叠山。

面积达220亩的银锄湖,占公园四成面积。拥有如此广阔湖面的公园,至今在上海全市的公园中也并不多。

长风公园内的水面采取以聚为主、以分为辅的布局,巧妙保留了原有的西老河,且河道恰好环绕整个铁臂山,两端又与银锄湖相连。

铁臂山由银锄湖施工挖出的约30万立方米泥土堆叠而成,高26米。此外,还堆起一座高11米的黑松山。

儿时的周云海对铁臂山的印象深刻。“除了佘山,上海是没有山的。从当年我们作为孩童的视角看,26米高的铁臂山已经觉得算得上高大巍峨了。”

铁臂山坐北朝南,可眺望宽阔的湖面。山前有一对石狮子左右对峙守卫。

从石狮子中间进山,可见山峰石壁上镌刻有“铁臂山”三个漆红的大字。

长风公园当初挖湖叠的劳动场景,朱惠兴仍历历在目。

“地面上在开挖的银锄湖,像一个伸入地下的巨大盆碗。数万民工排成方阵,流水作业,像蚂蚁搬家一样,沿着一排排踏步式的泥土台阶在移动。挖土的,在湖底中心部位挥锹铲土,把土地铲起装进簸箕。挑土的,待两个竹簸箕装满了土方后,便肩膀挑起,荡悠着小扁担拾级而上,到湖堤岸把土方倒进等候着的小车。运土的,待小车装满土后,飞快地把小车推向老河边在堆造的铁臂山的山脚处。而山脚处,从山脚到山顶,把车里的土方沿山坡倾倒……就这样,几万人主要靠扁担挑,小车推(还有独轮车呢),龙腾虎跃,热火朝天,硬是在平地挖出了银锄湖,硬是把挖出来的土方在平地上堆出了铁臂山。”时至今日,朱惠兴的脑海中仍然能清晰地浮现出公园建设工地挑灯夜战的情形,“劳动号子响彻夜空,也响在我的梦境中。”

晨报记者 徐斌忠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