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脱口秀

版面概览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通往小宇宙的唯一道路

作家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即将揭晓前,与之相关的赔率榜又成为讨论的焦点,从残雪到斯蒂芬·金,这张赔率榜上有很多读者的老熟人,但最后的结果却让人意外,获奖者是韩国女作家韩江,获奖理由是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她也由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韩国作家,更是近年来第一位获奖的亚洲女作家。

韩江的作品,这几年在国际文坛的呼声很高,书的销量很高,收获的评价也很好,加上韩国文学影视和流行文化,在这二十多年时间里一起发力,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文艺创造小宇宙。影视业就不说了,光是在小说领域,就有孔枝泳的《熔炉》、赵南柱的《82年生的金智英》、申京淑的《寻找母亲》、崔恩荣的《明亮的夜晚》等作品,进入大众视野,甚至成为社会的话题中心和关注焦点,所以,韩江获奖,也不算意外。诺贝尔文学奖,很多时候,不只是颁给一两位作家,也是颁给她们身后的创作群体,以及一个时期的创作图景。

韩江的书也有中译本,在豆瓣上能看到条目的有七本,其中的《素食者》和《植物妻子》,想读和评价人数都相当高,《素食者》也曾登上豆瓣的多个榜单以及年度榜单。不过,对于有一定阅读积累的读者来说,这些作品的文学水准,和它所获得的赞誉以及奖项之间,是有一个断裂带存在的。这给它带来了争议,但在争议出现的同时,她作品的主题,又让读者无法在文学创作层面上进行讨论。所以,诺贝尔文学奖的选择,看起来是个犀利的选择,但也经过了方方面面的考量。

在我看来,能达到韩江创作水准的中国作家,特别是女作家,数量不会少,很多比她年轻的女作家,创作水准并不比她差,甚至要高出很多。但如果加上其他的考量,比如题材的相对集中,作品的政治表达,话语方式的犀利程度,以及作为创作群体,在国际上的集体呈现,以及题材的相对集中,韩国作家特别是女作家就胜出一筹。

结合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及其作品,也可以看出,诺贝尔文学奖也在力求年轻化和政治浅显化,而且政治表达不光正确就完了,对表达者的身份是有要求的,就是必须得是年轻人来表达。65岁以上的作家,以后应该不太可能获奖了。

不过,不管谁呼声高,谁获奖,中国读者不得不尴尬地发现,赔率表上的作家,大部分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就连获奖者,也常常在冷门之列。他们的作品,多数都有引进,有译介,但读者都不了解。比如,前年的文学奖,安妮·艾尔诺获奖,媒体做直播,却尴尬地发现,很多能出镜做直播的作家或者译者,也都没读过她的作品。其实,就连赔率榜上的熟面孔,对于大众来说,也是陌生人,用《我爱我家》中宋丹丹扮演的和平女士的话说:“又是让我闻所未闻骇我听闻的”。所以,很多人只好人云亦云,只好随大流,所谓的争议,所谓的评价的落差,都掀不起多少波澜。

所以,跟最终的获奖名单比起来,倒是赔率表更值得琢磨。获奖与否,要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地理、政治、性别,等等,如果要无厘头一下,可能也不排除星座因素。现代社会,不论作家,还是文学奖,更像个传播综合体,不能完全当做文学价值评分表。谁就更好?谁就更差?获奖的就好,不获奖的就略差?但我们在面对这样一张名单和书单的时候,有没有自己的阅读基底,有没有自己的评价体系,能否构建自己的宇宙,才是最重要的。而这样的能力,还是得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之上。

把赔率榜,以及由赔率榜延伸出来的讨论,变成阅读书单,不失为更好的选择。尽管是在文学艺术都在衰落的当下,打造自己的主心骨,建立自己的识见,拥有自己的评价体系,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角落,都是最重要的事。而阅读是通往这个主心骨的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道路。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