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拯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物质。上海市每天需要约1500单位的血液才能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但是,即使是医学发达的现在,血液仍然无法被制造出来,只能依靠人们爱心捐献。无偿献血者们通过贡献自己的血液,为急需输血的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
在上海市血液中心的指导下,2024年11月初,晨报学记团的小记者分别在梅陇爱心献血屋、桃浦镇社区学校周边,开展了6场“让爱流动”无偿献血公益科普主题街采。本次活动访问了近400位市民,向社会大众科普了献血相关科学知识,宣传了无偿献血志愿者的人性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采访,小记者们发现,对于“献血能帮助哪些人”这个问题,受访者普遍选择“发生意外,造成严重外伤的人”,并不知道那些罹患肿瘤或血液病的人、大面积烧伤烫伤的人,还有孕妇等,也是需要临床用血来保障生命的。
小记者们也发现,有17%的受访者对于“献血对健康有影响吗”这个问题存在错误认知。有些人认为献血会影响健康,也有人认为献血会有传染疾病的风险。对于这些错误的认知,小记者们都一一耐心纠错。
有超过40%的受访者告诉小记者,他们及家人都曾有过无偿献血的经历,其中甚至有5%的受访者或家人献血3次及以上。这些献血志愿者无偿献血的行为展现了对他人的关爱与支持,促进了社会和谐,值得我们全社会的尊重。
其实我也可以
——记我的第一次街头采访
晨报小记者 王晨翌(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 四年级)
“我真的可以吗?”“要是有人拒绝我的采访怎么办?”这几个让我心生畏惧的问题在我心头徘徊了整整一周。因为在即将到来的周末,我要经历第一次小记者街头采访,需要采访陌生人,询问他们关于无偿献血相关的一些问题,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
这一天,又紧张又激动,我起了个大早,成为第一个到达现场的同学。还有一会儿就要采访了,我们先要读熟问题,然而我越读越紧张。“陌生人不理我怎么办?”“陌生人会不会很凶啊?”“万一我解释不清楚问题怎么办?”心里好像有好几只小兔在跳。
采访开始了,我的搭档朱同学是个有经验的小记者,他先给我打了个样。看着他自信从容地成功采访了一个路过的小哥哥,我也开始跃跃欲试。很快就轮到我了,在寻找采访对象的时候,我踌躇不定——如果采访爷爷奶奶,担心他们听不清,如果采访步履匆匆的叔叔阿姨,怕耽误他们的工作。在队友的建议下,我的目光锁定了一位站在花坛边等人的小哥哥,于是鼓起勇气上前打了个招呼。拿着采访纸的手在发抖,用同样发抖的声音问:“哥哥,能不能接受我的采访?”“没问题。”小哥哥欣然同意了。那一刻兴奋的心跳到了嗓子眼,额头上的汗滴到了纸上。我按照问卷纸逐条询问,心情逐渐平复,终于顺利完成了我的第一个访谈。接下来,第二个人,第三个人……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放松。
经历了这次考验,我不再害羞畏惧了,心中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我要感谢记者团的老师和我的队友,是你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突破了自己,第一次深深意识到“其实我也可以”。
记者点评:主标题定得好,如果仅仅是“我的第一次街头采访”,写起来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文章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没有旁枝斜出。
一只采访笔的奇妙经历
晨报小记者 王妤兮(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二年级)
我是一支采访笔,今天小主人带上我,去参加“让爱流动”无偿献血公益科普主题活动。
来到现场后,小主人先和其他小伙伴进行了组队,我和其他两支采访笔组成了临时小队。采访开始啦!我左瞅瞅,右看看,小主人好似找到了一个采访对象,刚拿起我,准备上前开口,就听到一句冷漠的声音:“我有事,你们找其他人吧!”于是,我又被放了下来。接下去的10分钟内,小主人被连续拒绝了3次。拿着我的手也耷拉了下来,我的脸都快贴到地上了!
就在此时,我听到了小主人的心声:我很伤心,因为被拒绝了好几次。但是,我可以再找一个试试,说不定就成功了!接着,我被插进了小主人的头发里当作发簪,这下我就能帮助小主人一起找寻采访对象啦!果不其然,一位坐在花坛边的小姐姐笑呵呵地同意了小主人的采访。我被小主人从头上取了下来,干劲十足地开工啦!
很快,小主人和她的队友就完成了所有的采访任务。看着被我涂满的任务单,我不禁笑了!真期待下一次小主人再带我去“工作”啊,相信那又会是一段奇妙经历!
记者点评:作为“老”记者,街头采访已不是第一次。再要写文章,就希望有所不同。小记者在构思方面进行了尝试,必须给这种求新意识一个大大的赞!
为自己的成长点赞
晨报小记者 曹礼琛(上海市黄浦区徽宁路第三小学 二年级)
街采那天是个有点热的秋日,我们来到闵行区的一处爱心献血屋,在它的周边开展“让爱流动”无偿献血科普活动。
老师们都叫我“老”记者,因此这已经是我的第四次街采了。根据经验,采访前,我会提前熟悉采访问题,采访中,我还会精心挑选采访对象。我挑选的都是坐在椅子上聊天的、神态比较放松的人,这样的对象不容易拒绝我。另外,第一次的眼神接触很重要——坚定地望着对方,不要躲避,面带微笑,这样才容易成功。
这次我们小队里,有个新加入的小妹妹。她是第一次采访。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曾经的我,一样是不敢开口,满场游走。所以我主动把挑选采访对象的心得告诉了她,并且把她带到了一位坐着的阿姨面前。最终,她也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这学期的采访活动,我在各方面都有改进,不仅充分准备,而且总结经验,还会带动新成员。我为自己的成长点赞!
记者点评:尽管没在现场看到你,但仅仅通过文字,都能感受到你比以前更加自信和从容。成长的感觉真好!
照片里的温暖
晨报小记者 沈奈儿(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正达外国语小学 四年级)
妈妈的手机里,多了一组照片。照片里,我身穿红马甲,手拿采访本,和两个女孩子一起向路人们提问。有的路人在微笑着倾听我们的问题,有的路人在倡议卡上签名,还有的路人在耐心地回答问题。
这是我参加上海市血液中心携手新闻晨报开展的“让爱流动”无偿献血公益科普活动时拍的照片。
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需要输血,而血源紧张常常导致救治延误。我们通过街头采访调研和科普宣传,呼吁更多的人献血救人,为急需输血的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
我们以3个人为一组,分头行动。一开始,我们找到一位带着一个小朋友的爸爸。他刚想要听我们的问题,他的小朋友就独自跑开了,他只好冲我们摆摆手追上他的小孩。我们又向广场上经过的一位阿姨提问,但她表示没有时间,拒绝了我们。于是我想: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接受采访呢?这时候,我们看到广场边上有一排咖啡、面包和冰淇淋店,店外有许多露天座位。坐着的人估计比较有时间吧?果然,接下来,我们采访到了一位坐在面包店门口的小朋友,一位坐在咖啡店露天座位上的女士,和一位坐在花坛边的叔叔……
在我采访的人中,有3个人献过血,甚至还有两个人,自己和家人献血总次数达到了3次!他们用自己的血液去帮助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令人感动。还有的人,虽然没有献过血,却对献血的知识非常了解,比如关于无偿献血的种类、年龄要求和间隔时间等题目,他几乎全答对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社会上温暖的人情。每一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关心和帮助别人。我长大以后也要去无偿献血,帮助更多的人,让爱继续流动!
记者点评:照片里的温暖,这是一个经过思考的写作角度,很特别。当我们的素材和别人一样时,如果能找到一个新的角度切入,便能成为“人有我新”的亮点。
第一次街头采访
晨报小记者 李梓萌(上海安生学校 四年级)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有许多如繁星般璀璨的“第一次”,而第一次参加新闻晨报组织的无偿献血街头采访活动,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
那天,阳光洒满街头,街道上车水马龙,汽车的喇叭声、行人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嘈杂的乐章。我有些忐忑不安地来到活动地点,当那一份份问卷递到手中时,恐惧如潮水般向我袭来。
我站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望着来来往往的路人,心里像揣了只兔子般不停地打鼓:我真的可以吗?要是被拒绝了怎么办?这些念头就像难缠的小恶魔一样,紧紧纠缠着我。在同组小姐姐的带动和鼓励下,我才鼓起勇气,准备迈出这艰难的第一步。
我的目光落在一位看起来很和善的中年叔叔身上,他正迎着阳光朝我这边走来。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呼吸变得急促,“怦怦”的心跳声在喧嚣的环境中清晰可闻。我紧紧攥着问卷,手心满是汗水,双脚像被钉住了一样,难以挪动。当那位叔叔走到我跟前时,我好不容易张开嘴,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声音小得像蚊子:“叔叔,您好……我是……新闻晨报……的……”叔叔停下脚步,一脸疑惑地看着我,眉头微微皱起,眼中露出一丝不解,问道:“小朋友,怎么啦?”我的脸瞬间涨得通红,脑子一片空白,周围的嘈杂声似乎都消失了,只剩下自己的心跳声。
这时,同组姐姐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给了我一个鼓励的眼神。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重新鼓起勇气向叔叔说明来意:“叔叔,我们在做无偿献血的问卷调查,您能帮忙填一下吗?”叔叔听后,脸上的疑惑转为温和的笑容,嘴角微微上扬,说:“原来是这样啊,小朋友,没问题。”说着便接过问卷,认真地看了起来。在填问卷的过程中,叔叔还会偶尔问我一些问题,比如这个问卷是做什么用之类的,我都一一回答。看着叔叔专注的样子,我的紧张感渐渐消散。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变得勇敢了许多,接着又成功采访了三位路人。这次活动让我收获满满,它让我明白,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就能战胜内心的恐惧。
记者点评:主题非常集中,通过对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把心理活动描摹得细致到位,就像纪录片里的一个特写镜头,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次街头采访
晨报小记者 唐子涵(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外国语小学 二年级)
11月的第一个周末,我和晨报学记团的小伙伴们一起走上街头采访,科普宣传无偿献血。
到了活动现场,老师让我们自由组队,我和小彭、小黄和小钱组队成功。这是我们第一次街头采访,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很艰巨,一个小时之内要采访12个路人,询问他们关于献血的问题。我自荐当了小队长,并给大家做了分工。
开始寻找第一个受访者时,我心里暗暗想:万一采访对象不理我,不愿回答我的问题怎么办?那多尴尬呀!还有,万一我一恐慌,舌头打结,说话结结巴巴怎么办?反正当时我脑子里乱哄哄的。
但是,这些问题随着采访第一个行人后,都烟消云散了,反而感觉特别开心和自信。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告诉你吧,我们采访的第一个行人是一位老奶奶,她和蔼可亲,看到我们紧张得冷汗都快冒出来了,微笑着说:“小朋友,你们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小彭鼓足勇气说:“您好,我们是晨报小记者,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吗?”老奶奶说:“当然可以啦!”她的语气那么温和,很像自己的外婆,于是我定了定神,说:“我能问您几个问题吗?”“可以呀!”老奶奶亲切地回答。我一个接着一个问题问,老奶奶一一回答了我,感觉就像跟自己的外婆在聊天一样。不一会儿,我们就顺利完成了对老奶奶的采访,小钱最后让她在倡议板上签上大名。
第一个采访就这样圆满结束,大概只用了3分钟左右。后面11位受访者,也很配合地接受了我们的访问,所以一小时后我们完美收工。
这一次街采,我觉得收获很大,既锻炼了我的口才和胆量,又跟小伙伴们团结协作,一起完成任务。我们都是最棒的!
记者点评:因为有了亲身经历,二年级的小记者写起文章来也是有话可说。其中,对第一位老奶奶的采访过程,叙述得很详细,通过使用直接引语,让文章很有现场感。
第一次街采
晨报小记者 骆聿宸(上海市万里城实验学校 二年级)
这个星期六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去采访。我非常激动和紧张,激动的原因是,我要去采访,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紧张的原因是,要向陌生人提问,我怕被拒绝。
一大早,我和爸爸就出门了,到了集合地点签到后,我和小韩同学、小邢同学很快组成了一个小组,领取了任务单。
采访开始了,我们都非常害羞,即使是一起行动,三个人还是你推我、我推你,都不肯主动去找陌生人。这时爸爸说:“再耽误下去你们时间就没啦!”我终于鼓足勇气,找了个老爷爷采访。一开始由于胆小,我声音非常轻,爷爷年纪大了听不清,但他很耐心地一遍又一遍问我,让我觉得采访这件事并不是很难嘛!所以我壮起胆子,一气呵成,声音响亮地把问题读了出来,很快爷爷就听清了我的问题,并且一一作答。因为受到了爷爷的鼓励,我的胆子就变大了。
在我们各自采访的时候,大陈老师跑来和我们说:“你们要团结,不要各管各的采访,否则进度会很慢。”于是我们听取了大陈老师的建议,果然更顺利地找到很多陌生人采访,很快完成了任务。
这次的采访让我收获非常多,胆子也变大了。我掌握了采访的基本要求,学会了团队合作,克服了和陌生人沟通的恐惧。今天真是收获满满的一天啊!
记者点评:这位小记者先写了一稿,之后爸爸妈妈和他一起讨论后,又修改了一稿,第二稿明显好很多。这样的修改过程对孩子来说,比看别人的优秀作文收获更大。
为爱流动,“齐乐馨”在行动
晨报小记者 胡馨允(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 三年级)
随着台风“康妮”的离开,上海迎来了一个艳阳高照的周日。今天我要去参加“为爱流动”无偿献血科普宣传活动,大大的太阳也赶来为我助威。
作为一名“老”记者,我会提前做好准备,包括熟悉采访稿、模拟演练、预设困难等等。到了活动现场,我和好朋友乐乐第一时间组队成功,又热情邀请了一位新队员小齐加入我们。一切准备就绪,“齐乐馨”组合出发了。
我率先出手,可对方却拒绝了我。但是我没有放弃离开,而是再次补充说明了采访内容,并且表示不会耽误太多时间,没想到原本拒绝我的叔叔竟然答应了。就这样,我们小分队顺利“开张”!
紧接着,乐乐也出色地完成了采访任务。她比我上一次跟她一起采访时进步巨大,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很快就轮到了小齐。他是新手,又有点羞涩,接二连三地被拒绝。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家心里都有些着急。经过讨论,我们决定扩大寻找范围。虽然小齐一直被拒绝,但他并没有泄气,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成功了。那一刻,我们都好开心,小齐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之后的采访中,小齐越来越自信,他的勇气也感染着我们,于是我们三人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就完成了采访任务。
在这次街采中,我还遇见了一位暖心又帅气的大哥哥,他全程弯腰配合我的采访,回答问题时既温柔又耐心。不仅如此,他已经参加过三次无偿献血,公益之心令人感动。
很高兴能和优秀的队友们,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为爱流动,“齐乐馨”在行动!
记者点评: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一组群像,有“老”记者的坚持,有新记者的突破,也有被采访者的公益之心。
一次难忘的街采活动
晨报小记者 赵文翕(上海市新杨中学 六年级)
回到家中,望着窗外远处的云雾,橘黄的日落点缀其间,微风掠过窗边,思绪飘向周六的无偿献血街头调查活动……
街头调查,对小小社恐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跟在同组小伙伴身后踌躇不定,嘴巴好似进入冷冻模式,怎么也张不开。看见其他小伙伴自信从容地和陌生人打招呼,暗下决心“一雪前耻”。可刚迈出小小一步,却被路人的绕道拒绝无情地打入了谷底。老师的嘱咐在脑海里浮现:“拒绝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不必在意。”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再次试探,和他人对话,并得到了回应,总算给自己“破冰”了,格外欣喜若狂。
慢慢地,我越发地熟练,善于从陌生人的表情去判断成功的概率,然后做出选择,迎面走向被我选中的目标,不断地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从犹豫不决到自信提问,我拥有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
路人行色匆匆,原本以为他们不会有耐心听完一个小孩子的介绍,但我深深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善意——仔细聆听,微笑作答。一张张问卷,一个个关注,是一位位市民对献血的贡献。社会虽偶有冷漠无情,但总有人愿意停下来去撒播温暖和力量,在漫漫人生之路上实现自我价值。
第一次向陌生人提问,第一次被拒绝,第一次克服胆怯,第一次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温暖……很多个“第一次”终将如莹莹之光般,汇成难忘的体验与记忆。
记者点评:文章以一个安静的画面开头,倒叙出一段内心不平静的经历。对第一次自己在突破中的那种纠结和尝试,描写得很到位。
我的小记者初体验
晨报小记者 沈羽菡(上海市普陀区联建小学 三年级)
站在熙熙攘攘的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我的心怦怦直跳。这是我第一次以新闻晨报小记者的身份走上街头进行采访,宣传无偿献血,那股紧张感让我的手心都冒出了汗。
我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走向一位面容和蔼的阿姨。“阿姨,您好!我是新闻晨报小记者,能耽误您几分钟时间,问您几个问题吗?”阿姨微笑着停下脚步,耐心地听我说完问题,并认真地给予回答。那一刻,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顺利的开端给了我极大的信心,让我更加勇敢地去寻找下一个采访对象。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逐渐克服了自己的胆怯。一开始的紧张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信和从容。
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路人的温暖。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大家都非常配合我的采访,用真诚的话语和微笑给予我鼓励。有一位阿姨在回答完问题后,还夸奖我很勇敢,让我继续加油。这些温暖的话语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让我的心中充满感动。
通过今天的采访,我收获颇丰。我学会了如何勇敢地与陌生人交流,如何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自信,也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温暖和美好。我会带着这份收获和成长,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努力。
记者点评:自我的勇于尝试,他人的鼓励,让第一次街采顺利完成,做小记者的体验就是这么带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