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郁文艳
防疫抓住关键区域、紧盯薄弱环节;执法管理利用5G技术、遥感技术、A I(人工智能)、GIS(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在昨天召开的全市城管执法系统精细化工作推进交流会上,市城管执法局介绍,近年来本市城管执法系统不断深耕精细化管理,依托信息化技术,推动城管执法工作创新升级。
“一店一码”:
不同人扫显示信息不同
虹口区城管执法局在推进精细化管理时则积极运用了当代最新科技成果:5G技术、遥感技术、A I(人工智能)、GIS(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探索构建以物联网为基础、以智能化为特点的城市管理新技术应用。
比如说,春节期间为第一时间落实疫情防控,该局火速开发上线“防疫通”Ap p,集聚信息登记、政策宣传、非接触式执法、数据汇总等四大功能,构筑全方位“智慧”防线,并通过与原有的“一店一档”数据库进行后期分析比对,及时发现处置存在的疫情防控隐患问题。
再比如,在整合虹口智慧城管现有近亿条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生成唯一“二维码”,并与对应监管对象进行绑定,执法队员、监管对象、普通市民均可扫描该二维码。执法队员通过扫描二维码,对该监管对象每日巡查次数、投诉处理等情况进行记录登记,实现日常工作的有痕迹、可追溯;监管对象通过扫描二维码,可更新人员疫情防控相关信息,进行法律法规咨询,查看违章处罚历史记录,提出相关执法服务建议,打通监管对象与执法者的沟通瓶颈;普通市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即能查看对应岗段城管人员联络方式等相关信息,并可进行违章投诉,拓展了虹口城管为民服务的“线上渠道”。今后,将不断赋予“一店一码”新功能、新服务。
“人防+技防”:
车辆超限同比下降82.2%
杨浦区海安路桥上,经常有车辆超限通过,造成安全隐患。对此,去年杨浦区城管执法局针对海安路桥车辆超限执法试行了“人防+技防”双结合的执法模式,在桥面安装了地磅,并依靠桥梁的高清探头,固定经过桥上超限车辆的违法证据。
自去年11月以来,通过这种非现场执法的方式查处超限车辆75辆,涉及单位及个人共38家(个),对18家(个)单位及个人实施了行政处罚,罚款金额37400元。实行“人防+技防”的非现场执法模式后,通过局指挥中心查询数据显示,2020年3月通过海安路桥的超限车辆共819辆,较去年同期的4617辆同比下降82.2%,明显提高了海安路桥的安全系数。
通过一段时间的执法,杨浦城管执法局指挥中心发现,海安路桥周边拍摄到的录像画面并不清晰,无法准确辨识违法车辆号牌,执法队员只能从车辆违法过桥时间、颜色外形等进行辨识、取证。
针对这一情况,该局主动与交警支队、区网格中心进行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目前拟对海安路桥网格相关设备进行整体改造,对系统进行全面提升,把原来的模拟信号摄像头更换为高清数字摄像头。改造完成后,对违法车辆的细节都能清晰辨别。
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彭燕玲表示,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围绕城管执法精细化主线,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大力依托现代科技,全面依法规范执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