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财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权益市场整体下行 投资端压力骤增

五上市险企首季利润三升两降

/视觉中国

见习记者 杨晓东

A股上市险企的“开门红”成绩单披露完毕。受一季度权益市场整体下行,对投资端造成压力影响,五家上市险企总体赚钱效应不如去年同期,一季度合计归母净利润为632.37亿元,同比降26.71%。 从单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上看,五家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呈“三升两降”格局,中国太保盈利增速领跑,同比大增53.1%。另外,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37.7%和19.9%。令人意外的是,保费规模居前的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降34.4%和42.7%。

投资收益差异 成利润分水岭 从投资收益来看,一季度中国人寿实现总投资收益454.53亿元,收益率为5.13%,较2019年下降了1.58个百分点。同期,中国平安的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年化总投资收益为259.31亿元,收益率3.4%,较2019年同期的5.1%,下降1.7个百分点。

对于净利润的下降,中国人寿表示,是受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及总投资收益下降的综合影响。中国平安也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公司经营面临线下业务开展受阻、信用风险上扬、权益市场波动、市场利率下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努力采取线上化转型等各种举措,减缓疫情影响。同时,境内外资本市场大幅下跌,且公司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波动加大,导致投资收益大幅下降。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一季度股市波动明显,股价普遍表现不佳,虽然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上市险企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并不算高,但在相关投资收益方面也恐受到一定影响。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下跌9.83%和4.49%,创业板指也自年初后涨幅收窄,最终上涨4.1%。

“败也萧何,成也萧何”,令上述两家险企净利润“折戟”的投资收益,反而为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的逆势上涨创造了条件。 一季报显示,新华保险净利润增至46.35亿元,同比上涨37.7%,针对这一明显涨幅,新华保险在季报中归结为“投资收益增加”。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新华保险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5.1%,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而截至一季度末,新华保险投资资产为8979.39亿元,环比增长7%。而中国人保也在季报中指出,净利润提升是源于“投资收益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太保一季度净利润实现同比增超50%,则是受多方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从承保端来看,一季度寿险剩余边际释放,以及产险承保利润,均对集团税前利润有所贡献。 据太保方面透露,公司一季度保持资产配置基本稳定,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80.2%,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权益投资类资产占比14.9%,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为4.5%,同比微降0.1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中国太保一季度实现净利润86.6亿元,同比上涨53.1%。

保费负增长 考验险企转型“定力”

此前有分析人士指出,疫情会加速人们保险意识的觉醒。但从A股5家上市险企公布一季度保费数据来看,觉醒的速度显然不如预期——除了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实现了总保费收入正增长,其余3家险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累计实现年内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078亿元、535.79亿元、1742.24亿元、918.40亿元和582.4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00%、-8.66%、-11.02%、-1.09%和34.92%;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累计实现年内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276.43亿元、725.89亿元和386.7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4%、4.87%和10.05%。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保费收入既体现了较大业务压力,也考验了上市险企的转型定力。不难看出,保险公司线下展业受限,大部分险企新单保费规模受到较大影响,五家上市险企保费增速出现分化。但可喜的是,由于部分险企较早布局调整营销策略,寿险业务虽然承压,但一季度取得了不错的保费增速,尤其是中国人寿及新华保险表现出了业务的储备优势。 整体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的隔离措施和社交行为的改变,使得一季度传统代理人线下拜访出单的方式遭到了重创,各公司为了应对挑战,积极开发线上展业和增员等措施,以缓解线下展业不利的冲击。与此同时,尽管多数险企的开门红受影响较大,但国寿、新华、人保寿险等均表示不会调整年度业务目标,并且将通过加大对业务的追踪和对销售的支持力度,争取达成全年预定目标。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