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顿迟到的“年夜饭”。
由于新冠疫情,有的医护人员顾不上吃年夜饭,就坐上了飞往武汉的飞机;有的留守在上海的工作岗位上,看着人流量日益增多的发热门诊。
星期日周刊记者 顾筝
4月30日晚,由陆家嘴金融管理局、陆家嘴街道、浦东新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协会、上海市东方医院、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联合承办的主题为“守梦归来四月天”东方医院援鄂英雄会晚宴在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大宴会厅举办,补上了这顿“年夜饭”。
英雄会以摆“家宴”的方式向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66名队员及其家属致敬的同时,也释放出浦东新区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强烈信号。
我想努力改变患者的生命走向
讲述者:徐筠
职业:上海市东方医院外科监护室护士
我是湖北媳妇,2003年春节,我从上海飞到武汉,是结婚;而这次春节飞去武汉,是战斗。
从听到命令到出发,仅仅用了2个小时。没有和家人道声再见,没有和正过生日的母亲吃一口蛋糕。2020年除夕夜,我从上海飞往武汉,开始了在金银潭医院北三楼重症监护室的战斗。
护目镜和面屏之下,闷、喘,不适感笼罩着我,和以往的临床模式不同的是,这里的病人情况更加复杂,戴上双层手套的我们,护理操作起来难度增大。我分管四个病人,常规治疗、吃饭、喂药、生活护理以及观察生命体征、外周静脉穿刺、护理记录单书写……等到忙完,已经是8个小时以后了。
和下一班同事交完班,坐下后,我才感觉到没有一个地方是舒服的,我迫不及待地脱下了防护服和口罩,甚至内心有了排斥感,害怕再穿上它们。
经过必要的清洁之后,我和同事们一起结伴回到住处。从医院到住处需要步行20分钟,此时早已是深夜了,透过昏黄的路灯,每个人脸上的“勒痕”清晰可见。
来到武汉的第二十一天,是情人节,我上早班。我管的15床,是一位阿姨,和我母亲年龄相仿,她的爱人在同病区的6床,从入院之后的近10天时间里,他们还没有见过面。叔叔比阿姨恢复得要理想些。我走到叔叔床边,告诉他今天是情人节,我鼓励他可以进行床边活动,走到15床去看看阿姨。病了半个月的叔叔,床上躺久了,走动起来双腿稍显无力,我搀扶着他,告诉他保持好呼吸节奏。
我能感受到他急切地想见到爱人的心情,他的每一步都用尽力气,希望能快点到达,短短的几步路,对他来说像是长长的几公里。他带了两个苹果,来到爱人床边,说:“我们一人一个,平平安安,一起回家。”
来到武汉的第二十六天,我送别了“老二”。“老二”32岁,有一个宝宝。就在两天前,她带着无创呼吸机,还能和我交流的时候,我们像大学寝室,按照年龄把病房内的人排了个序,她是老二,我是老三。
过了一天,她情况不好,上了有创呼吸机。我靠近她,对她说:“我是老三。你要加油,你的宝宝和家人都等着你回去。”她眨了一下眼睛,有一滴眼泪划落。那天下班前,她已经睡着,我在她枕头旁边贴上了一张纸条,写上了鼓励的话:“孩子和老公都很想你,每天都在等你回家,你要努力,努力让自己好起来!想想宝贝,想想爸爸妈妈,想想爱你的每一个人!”我希望她醒来的时候能看到。
休息一天后我回到病房,只看到一张空床,那一刻,护目镜里灌满了眼泪。我知道,老二走了,非常时期,连最后一面也没能和家人见上。当时失落感、挫败感、无助感紧紧地包围着我,虽然她是我的病人,但也像我的“大学室友”一般,我们同龄,有同样大小的孩子,在她的病情走向上,我看到了病毒的残酷,也感觉到了医学的无奈。
虽然觉得自己能做的太少了,但心里另一种声音却告诉我,更加投入,不松懈每个环节,或许我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患者的生命走向。这好像也更加坚定了我到武汉的初心——我要从死神手里抢下更多的人。
她想赶回家和亲人过年
讲述者:张锋镝
职业:上海市东方医院感染科医生
2020年1月初,我和其他人一样,对当时在武汉出现的肺炎没有过多关注。然而,1月中下旬,接到通知需要紧急备战发热门诊的时候,我才隐隐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
虽然接触传染病学已经很多年了,但要求以严格的二级防护措施出诊还是第一次。N95口罩很闷,大量患者就诊,平均每讲五分钟我就要停下来喘口气。每次碰到有武汉旅居史的病人都会让我高度紧张,需及时上报并启动院内会诊流程,必须给病人一个准确的诊断,以免对其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疫情越来越严峻,不好的消息频频传来,很多群众感染且病情严重。农历除夕,恰逢我休班,计划自己煮些饺子,看看春晚,迎接自己第三个本命年,然而,晚上6点左右我接到科主任电话,因为我科的徐月良医生支援武汉,紧急出发,我需要补一下他今晚的岗位。
徐医生是我的前辈,年近60岁,毫不犹豫驰援武汉,只为控制住疫病源头,是一名品格高尚的感染科医生。接到通知后,我立即出发,年三十的夜晚是一个团圆的时刻,路上车很少,收音机里播放的都是喜庆的歌曲,平时拥堵,需50多分钟的路,而我只用了25分钟就到了医院。值班室的桌子上还有剩下的盒饭,我拿了一盒,很快就吃完了我的年夜饭。换好防护服,穿过污染区的大门就意味着我很可能整个除夕夜都不会回到休息区了。
那天,发热门诊跟往日一样,很多病人在排队,他们一样没法跟亲人团圆,还要经受病痛的折磨。一位60岁左右的大妈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她的儿子好久没回家了,她想赶回家和她家人一起听新年的钟声,我看了一下时间,23点左右了,我安慰她,现在我们发热门诊出报告速度很快,半小时内全能搞定,剩下半小时回家时间充足,她按照我的指示半小时内完成了所有就诊过程,临回家前,她非常感激并给我拜了个年,祝我鼠年快乐,这是这个新年我接到的第一份祝福,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