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上海新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上海公安实施一线综合执法勤务模式

有事找警察,不用考虑警种分工了

杨浦公安分局延吉派出所一线综合执法民警对非法改装货运的小客车进行处罚 /上海警方
上海警方

晨报记者 吴艺璇

在家门口派出所就能办理交通违法业务;给社区“一网通办”机器“三分钟”,居住证立等可取;进社区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新生儿户籍、医保等事项;“足不出户”在互联网上开具户籍证明,并快递到家…… 近日,记者从上海公安机关获悉,根据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要求和智慧公安建设战略部署,今年1月起,上海市公安局在全市400个派出所全面实施一线综合执法勤务。

1800余名民警下沉派出所 “原来发生碰擦交通事故,巡警到场后要等交警来处理,现在不用多等,现场派出所警察就能帮我把事故责任定了。”

这是一线综合执法勤务模式给宝山市民李先生带来的最直观感受。 不同于以往,原本交通管理都是由属地交警支队管理,现如今,辖区内的一般道路交通管理职责都由派出所一线综合执法民警承担。

“属地主战就是要将我们派出所打造成一个综合性战斗实体。”宝山分局顾村派出所所长张华介绍说,这样的模式让基层派出所勤务更自主、更科学,派出所可按照社区、楼宇(单位)、街面、窗口、办案等勤务需要,因地制宜设定勤务模式、优化警力配置,实现基层警务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最优分布,全面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和效能。 “一线综合执法彻底打破以往基层民警‘一人一岗一分工’的职责细分,将社区民警、交警等一线执法力量有效整合。”

张华表示,老百姓有事找警察就可以了,不用考虑警种分工,极大地改善群众的体验度。 遇到一线综合执法民警无法完成处置的任务,怎么办?

目前,本市公安机关执法勤务民警被统一划分为一线综合执法、后台专业执法两大类。警情将第一时间就近推送给一线综合执法民警处置,依据紧迫性和复杂度不同,由后台专业执法民警梯次递进支援,解决现场执法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 去年,这种递进执法模式已在6个分局试点,运作效果逐步显现,试点地区派出所警力平均增加12.3%、交通类110警情现场处置效率同比提升18%。

经初步统计,一线综合执法后,全市共计1800余名民警、4600余名辅警根据“人随事转”的原则下沉派出所。目前,全市早晚高峰岗位数达到1393个,街面见警率、民警管事率明显提升,全市交通类、治安类110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5.4%、42.6%。 到场时间平均缩短20%

“疫情防控期间,子女亲人不便探访,独居老人生活就是我们社区关注的重点。” 黄浦半淞园派出所所长王毅刚表示,黄浦分局半淞园辖区安装了882套智能“烟感”装置,实时掌握独居老人家中的烟雾环境。一旦发生情况,综合指挥室会立即响应,民警、楼组长、志愿者会第一时间收到相关预警信息,并及时保障独居老人的健康安全。

目前,全市8600余个封闭式小区、1800余个开放式社区、2800余个楼宇(单位)已建成智能安防设施,对各类风险,实现了“感知、研判、指挥、处置”四个环节的闭合运行,构建形成研判多维、精准指挥智能指挥调度模式。 “哪里最拥堵,哪里有隐患,一线综合执法民警出现在哪里。”王毅刚介绍,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都能以“可视化、智能化、实时化”呈现,同步实现了警情实时撒点、警力精准定位、就近推送处置、在线提供支撑,并按照处置预案体系,按需调动专业执法民警梯次递进支援。据统计,一线综合执法全域推开,警情到场时间平均缩短20%,警情处置时间平均缩短35%。

智慧警务还将进一步推动部门协同治理模式。现在,综合指挥室同步对接政府部门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智能感知后将市民报警求助(110、12345)等不同渠道获取的风险隐患信息汇聚到一起,精准研判、分类推送,推动城管执法、市场监管、绿化市容等执法队伍整合,努力实现“7×24”小时值守响应,各部门依责响应、通力协作,及时解决群众诉求。 “综合窗口”就近办业务

现在,居民门在家附近的派出所就能就近办理公安业务,办理出入境业务、处理交通违法罚单再也不用“出远门”了。 上海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前台综合受理、后台专业支撑、业务深度融合、数据网上流转”工作模式,在全市268家派出所建设“综合窗口”,实现户政、治安、出入境、交警等高频业务的“跨警种”综合性办理功能,实现群众办事从“找警种”到“找警察”的转变。

据悉,今年全市400家派出所将全面建成“综合窗口”。 此外,闵行分局全域派出所已将公安“综合窗口”进驻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徐汇、长宁分局所属派出所正加快进驻步伐,实现“进政府一扇门,办群众大小事”。比如,群众可以在办理居住证、社保卡后,“一站式”办理身份证、交通违法处理等事务;可在为新生儿办理出生登记后,同步办理新生儿医保卡等事项。

围绕调整优化办事流程等问题,上海公安机关累计归集21类5700多万张电子证照(约占全市总量的60%),减少群众要求提交纸质证明的事项数量,办事材料平均减少52%,办理时限平均减少58%。 目前,市公安局已将全部71个审批事项和67个服务事项接入“一网通办”总门户,其中户籍证明开具、出入境记录查询等75项实现“零跑动”办理,其他63项也均实现只跑一次就能办成。此外,还将172项个人常见业务接入“随申办” APP,222项事项接入“随申办”小程序,方便群众随时、随手办理。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