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封二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把段子变刀子

/特级首席美编 黄欣

子不语

先说些题外话。 大家都知道,我是搞评论的,连带平时说话也牙尖嘴利。坐在我对面的同事恰好性情十分温顺,所以平时我没事就会和他开开玩笑,戳他几句嘲他几句。同事大多数时候都会唉声叹气故作愁苦状,但有的时候也会金句迭出地反击到我无地自容,于是办公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倘若他是个性如烈火的人,容不得半点冒犯,我一开他玩笑他就站起来和我撕,想必有过那么一次之后,我也就不会再寻他开心。但我想这也不会影响我与他正常的同事关系,遇到什么需要合作的活,仍能平平稳稳地一同去完成。 倘若他没有当面和我撕,而是跑到领导那里举报我,说我歧视同事,不利于单位和谐什么的。我想我应该也不会太放在心上,因为我知道领导也顶多做做他思想工作,希望大家化干戈为玉帛,不会将这种事情太当回事。但我想我会离他远一些,再不和他说一句话。

但倘若在他举报之后,领导真的对我采取了行动,将我写的作品下架,对我进行封杀,那这就超出了我能够容忍的底线。组织和制度出了问题,远比个体出了问题可怕得多。 昨天,脱口秀演员杨笠被举报的事情冲上热搜榜首,有人大声疾呼,有人痛心疾首,当然可能有人在默默继续举报。其实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在这个互联网连接的多元社会下,我们要容忍每个人各种各样的发言权利。每个人都有调侃别人的权利,每个人也都有不想被冒犯回击的权利,当然,我们也要容忍有些人,想当个傻子的权利。

不过,这些权利都要基于合法的基础上。你看,李诞多聪明,笑果的年终秀把罗翔老师请了过来,罗翔也很配合地告诉大家,“脱口秀不是法外之地”。意思是,说脱口秀当然要依法守法,对举报脱口秀的处理,也要依法守法。我相信这些缺乏基本理性和智商的举报,收到的最高待遇,也只是一封礼貌而客气的自动回复。说男人没底线,OK没问题,只要制度有底线,监管有底线,其他又何伤大雅? 再说说脱口秀。其实脱口秀本来就是一种剧场艺术,面向的是剧场里的小部分观众,而不是面向广大的全域受众。比如杨笠讲一个讽刺男性的段子,其前提是听她讲这个脱口秀的观众,都有着差不多的接受水平和认知模式,起码对她调侃男性的话语不会有太多曲解,也不会引发争议。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自己换频道去听郭德纲几十年如一日的“爸爸梗”。但问题是,在网络传播时代,杨笠的段子被碎片化,最具争议的只字片语被放上网用来撩拨大众的情绪——当然这在流量时代也是基本操作了,推波助澜用她本来就有些争议的段子去挑动社会上不同人群的对立,于是站边的站边,骂街的骂街,举报的举报,至少那些网络二传手们的流量,是已经赚足了。

所以杨笠被举报事件,究其本质,仍旧是当下日渐撕裂的互联网语境下,又一起被人为撕裂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每个人都依靠情绪站边,不再会基于理性发言,因为尝试理解比亮明态度费劲很多,保持克制比随口怼人费劲很多。相信那些随后上纲上线举报的人,绝大多数从来没有完整地听完过一场脱口秀。 而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完整地去听完一场脱口秀。在我的理解中,脱口秀为什么这两年会那么火?脱口秀同样充满着冒犯和对抗,但也充满着有趣和欢乐。脱口秀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制造撕裂,恰恰相反,是尝试用最后那一阵开怀大笑,让不同意见者达成和解,去弥合原来的撕裂。

李诞说,“喜剧不是残酷的,生活是残酷的,喜剧只不过是帮你展示这种残酷,甚至可以化解一部分。”你看,我在办公室里和同事怼来怼去,不是我们互相看不顺眼,而是为了消解办公室里同是打工人的苦闷。我们都应该一起来化解生活的残酷,而不是一起去扩大,去撕扯,去毁灭。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