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
据统计,截至8月3日,中国代表团432名参赛选手中,有344人开通了微博,而随着赛事白热化,运动员们的新增粉丝超过了4000万,互动总量7000多万。
互联网语境下的奥运会,催生了赛场上的一大片明星。暨大教授苏炳添、金鸡独立谌利军、“因吹思停”许昕、“只要芭比”张家齐……无论有没有拿金牌,这些优质的、阳光的、元气满满的偶像,是体育精神的另一种温情诠释,也成为了追星潮流中的一股清流。
然而,魔幻的事情也随之发生。
全红婵在女子十米跳台决赛上,三跳满分的成绩,加上“爱吃辣条”的软萌形象迅速火遍全网。在接下去的几天里,数以千计来自各地的“网红”,涌向了全红婵的老家广东湛江麻章镇迈合村。他们围住全红婵家拍照、录视频,甚至大声直播带货,饥渴难耐的程度,据说连全红婵家门口的菠萝蜜树都没有放过。不仅全红婵的家人被他们瞬间整破防,奶奶被吵得好几天没法好好休息,整个村子的人都不胜其扰。
而当全红婵的家人想驱赶这些网红到访,迈合村想执行防疫规定疏散这些网红时,反而得到了“全红婵得了奥运冠军,家里人就摆臭架子”的评价。
据说全红婵的父亲堪称“人间清醒”,人家老板直接提着现金来登门拜访都坚持不消费女儿的荣耀。但是还是架不住席卷而来的各路主播——可以不要脸,但是不能不蹭热度。
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用户都发展到数亿,衍生出了庞大的主播群体,衍生出了新一代规模巨大的流量市场,也随之衍生出了流量经济下的光怪陆离。
涉黄涉赌涉三俗的违法主播,大致是过不了平台审查这一关的。看似没有触及法律底线,但是为了蹭各种热度跑得比风还快,比橡皮膏还难甩脱,完全不顾他人感受的主播们,大抵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一群“蝗虫”。
遭殃的远不止全红婵一家。上海武康路上,阳台挂了只蝴蝶结而走红的那位老奶奶,因为无数蹭流量的打卡族从早到晚在楼下高喊其出来合影,而被吓得连夜搬家;离蝴蝶结阳台不远处的良友公寓里,网红们为了进去与“钻石楼梯”合影,不惜撬坏了公寓的门禁;山东杨树行村的“拉面哥”走红后,原本偏远冷清的小村庄,被各处蜂拥而来的主播挤爆,上演了无数群魔乱舞的景象。
甚至在前不久的郑州大水中,成建制的主播赶往受灾现场,或者扮演受灾群众,或者冒充救援队员,甚至为了拍视频,偷走了真正救援队的冲锋舟。
这些“蝗虫”拍不死、赶不散,无论是全红婵的家人、武康路的老奶奶,还是“拉面哥”的乡亲们,都很难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从他们的骚扰中脱身。要说“蝗虫”们可恶,他们又规范住宿,有序竞争,不骂人、不打架、甚至不乱丢垃圾。除了个别撬坏门禁或者偷走冲锋舟的,你甚至很难找到他们真正的痛脚。他们也并不会带来网络暴力,只是“温和”地执着地蹭着各种各样的热度。
而要说他们无害……就像有一个每到你躺下准备睡觉就开始放的士高,但物业、居委会、110一来就诚恳认错却屡教不改的邻居,你受得了吗?
吐槽终究无益,面对这些执法部门都束手无策的“蝗虫”,应该如何消除他们的骚扰?归根到底,主播的行为是来自平台所倡导的生态。而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从建立之初,默许的就是一种不择手段攫取流量的生态。这种生态催生过什么都敢吃的吃播,催生过靠各种危险行为博取眼球的主播……蹭流量的“蝗虫”们,只是其中温和但烦人的一群。平台方虽然一贯号称“鼓励优质的原创内容”,但是一条真正的优质原创代价几何?跑一趟抢到一个好位置蹭一波热度收益几何?在平台推荐算法的加持下,人人都会计算其中的性价比。所以最终带动整个互联网的生态,向着一个只论性价比不论价值观的方向而去。到现在,这些蜂拥来去的主播,甚至很享受这种“你看不惯我却又干不掉我”的创作模式。
被骚扰的人,很难找这些骚扰不留名的“蝗虫”维权,说不定维权之路刚刚起步,“蝗虫”们已经奔向了下一个目标。但是建立了这种畸形生态的平台,是不是有责任,在规范平台传播内容的同时,也规范内容获取的手段,进一步构建一个对社会无害的生态?是不是应该在那唯流量而生的算法中,加入“恶花结恶果”的限制,对于扰乱社会基本秩序的行为,加入对其产生内容的曝光限制?
说到底,那些蜂拥的主播都是奔着流量利益去的,但最后最大的得利方,仍是建立整个生态的平台方。同时,对于管理方而言,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社会规则,对于这种人人喊打的丑陋现象,就真的只能一筹莫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