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娱新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逐梦蓝天》热播

热血的航空梦 温暖的人间情

制图/潘文健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曾索狄

电视剧《逐梦蓝天》(原名《中国制造》)已在央视1套黄金档播出两周,不仅收视表现良好,口碑也在不断提升。在这部由李云亮执导,张博、李乃文、黄曼、徐小飒领衔主演的作品里,观众得以回顾新中国航空工业近7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自力更生、创新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新中国航空建设者们热血的航空梦,也品味属于他们的温暖人间情。 要有自己的航空工业,要让中国人自己的战斗机飞上蓝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航空工业刚刚起步,无数航空人怀着这样的梦想,努力奋斗。尽管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员匮乏,但《逐梦蓝天》刻画的417厂,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们决定走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为改变中国无自制中型轰炸机的历史而努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逐梦蓝天》刻画了来自四个迥然不同却又同心同力的航天家庭。其中,秦天(张博饰)、赵德良(李乃文饰)、张长江(王梓权饰)、郑有福(李昊臻饰)等第一代航空人的奋斗历程,可以用“困难重重”形容——比如,为了寻找合适的航空材料,秦天和徐不周主动请缨去内蒙古找牛皮;张长江则与各地林业局进行紧密联络后,寻找合格红杉木;而在航空玻璃上,秦天始终坚持不放低标准,冥思苦想最终在与李子志的讨论中想到了最新的定向有机材料,攻克了最后一道难题。417厂众人走过弯路、走过艰苦,倾尽心血,最终换来了“轰-B”的成功首飞。这一幕也深深感动了观众,有观众留言道:“‘轰-B’成功起飞的那一刻,自豪和感动油然而生,太燃了!” 除了刻画417厂众人为了航空事业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逐梦蓝天》也没有忽略对航天人的生活与情感的描绘。为了航空事业呕心沥血的秦天,眼里几乎没有飞机以外的生活,忽略外甥江战鹏,忽略默默照顾着自己和战鹏的曹慧芳。但在相伴相依中,秦天终于看明白了自己内心所想,曹慧芳就是“平凡而伟大”的那个终身伴侣,“签字求婚”的名场面让很多观众又一次感受到了“父母爱情”的力量。

导演李云亮表示,无论是全片的色彩基调还是场景氛围、人物状态,《逐梦蓝天》都是以“还原历史、再现历史”为主要目的。“一切手段的运用都要建立在给予观众‘真实感’的基础上,让观众感到‘真实’是本剧追求的最终目标。”因此,该剧不仅有纪实的风格,也有种种让观众牵肠挂肚的浓烈情感,“让恢弘的外部环境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形成鲜明的对比。” 据悉,《逐梦蓝天》除了在央视1套黄金档播出,还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同步播出。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