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严峻嵘
“笑也是乐,乐也是笑,我是滑稽王小毛。”各位上海市民朋友,侬是否还记得这熟悉的旋律?这是广播节目《滑稽王小毛》的主题曲,曾几何时,每天早上6点半就会回荡在上海的弄堂和公房里,这是上海城市富有节奏的生活晨曲。
一晃三十年多年过去了,虽然电波里的王小毛还是年轻模样,但当年听着节目长大的“70后”和“80后”,如今也已人到中年,而大家钟爱的“滑稽王小毛”重新回来了——由葛明铭编著、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滑稽王小毛故事精选》即将于本周上市,该书从1200多集的《滑稽王小毛》中选了60篇。晨报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系到了该书作者葛明铭,听他讲讲这本书的来龙去脉。
《滑稽王小毛》节目讲了25年
葛明铭因创办广播节目《滑稽王小毛》而被上海市民誉为“滑稽王小毛之父”,他坦言道:“‘宕(沪语,指拖延的意思)’了三四年,‘王小毛故事'今朝总算‘宕’出来了。‘王小毛’的故事,我从1987年5月开始讲,到2012年,实实足足讲了25年,25年里总共讲了1234只故事,我的编辑、主持人生涯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都是花在这件事。”
“王小毛”在当时深受市民朋友欢迎的原因是什么呢?葛明铭告诉记者:“《滑稽王小毛》的题材贴近老百姓,反映了他们甜酸苦辣的生活,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大家都觉得故事里的人物就像天天碰头,故事里的事情像是天天能看到,觉得可亲可近。加上《滑稽王小毛》形式生动活泼,语言风趣幽默,没有大话空话套话,老百姓喜闻乐见。‘王小毛’是一个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形象,热情善良、耿直诚实,憨厚中不失聪明,而他的缺点和不成熟,也让他在生活中常常闹出一些笑话来,也正因为这样,听众才觉得‘王小毛’有血有肉。
三十多年前,《滑稽王小毛》节目所采用的表演形式可谓是一种创新,主要是通过广播小品的形式来讲述,而在“王小毛”诞生之前是没有“广播小品”这种讲法的。虽然也采用了旁白解说、音乐音效这些广播剧的常用手法,仔细听听,又和传统的广播剧不太一样。对此,葛明铭笑言:“从形式上来讲,不管是剧情铺排、风格色彩,还是方言运用、招笑手法上,《滑稽王小毛》都跟滑稽戏、独脚戏有非常深厚的血缘关系。所以有人讲,《滑稽王小毛》就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一样,产量高,生命力强。”
连环画和动画版也曾受追捧
作为一个当时家喻户晓的节目,《滑稽王小毛》有没有出过一些衍生文化产品?记者就此做了一番调查。
1980年代和1990年代是连环画(沪语也叫小人书)最为畅销的时代。1988年4月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开始出版发行《滑稽王小毛的故事》系列连环画,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欢迎。这套连环画作为收藏品目前在一些二手书网仍然能看到,品相好的单本连环画在二手书网售价高达100元。葛明铭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出版社)觉得《滑稽王小毛》这个节目很适合改编成连环画,组织了一批上海画家参与绘画,脚本由我编写,到1992年陆续推出了20本连环画,每本画5个故事。”
2000年,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与王小毛共舞》一书,该书将葛明铭主持《王小毛信箱》时的开场白内容进行了整理,并选编了《滑稽王小毛》节目中的部分故事。葛明铭解释说,这个开场白就是热点事件评说,类似今天的脱口秀。
2013年暑期,哈哈少儿频道播出了动画版《滑稽王小毛》,动画版以原版沪语广播剧为语言蓝本,根据故事情节配上了动画画面。2013年7月28日的《新民晚报》曾报道,当时不但小观众爱看,不少父母还将动画版《滑稽王小毛》列为动画片收看的第一选择,或者干脆将其视为孩子的“沪语教材”。据葛明铭回忆,当时动画版《滑稽王小毛》尽管播出时间是在每天中午11时30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黄金时间,但收视率非常高,许多观众(主要是家长)纷纷打电话给哈哈少儿频道,要求将这部动画片挪到晚间黄金时间段播出或在晚间重播。
“故事集”力图体现沪语特色
据悉,《滑稽王小毛故事精选》力图体现出沪语特色,拿“你我他”转换成“侬吾伊”,尽量保持《滑稽王小毛》的原汁原味,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就像在听吴侬软语、方言杂陈的《滑稽王小毛》节目。
谈到为什么时隔二十年才出这本书的原因时,葛明铭解释说:“要让读者阅读王小毛故事时不觉得吃力,对编著者来讲本身就是一桩蛮吃力的事情,因为剧本写法是通篇人物对话,只有少量的旁白解说,而故事要以叙述情节为主,人物对话为辅,这个转换就是改写,甚至重写。另外,是我事情多,静不下心来,没有整块的时间来选稿编稿。”
时常有人会对葛明铭讲:“我是听着你的王小毛长大的。”“以前,我每天都是一边做功课,一边开个半导体听王小毛的。”“我现在还把记牢的王小毛故事讲给我的小孩听。”这么多听众、读者对“王小毛”的喜爱、怀念和期待,促使葛明铭提起精神,克服困难,最后终于把这本书“宕”出来了。
在葛明铭看来,虽然出书慢,但是故事集的编辑工作一直没停歇过,反倒是“慢工出细活”了。这本故事集精选的60篇“王小毛”故事,基本涵盖了25年中“王小毛”身上发生的故事。从1987年的“初到上海”,到反映改革开放题材的“三封电报”;从“王小毛”的“初恋风波”,到热心社区治理的“关键一票”;从“王小毛”不谙世事的“车站受骗”,到为民除害的“狭路相逢”;从路不拾遗的“公园约会”,到孝敬长辈的“中奖之谜”;从坚持职业操守的“八面来风”,到反腐倡廉的“廉尚往来”等。“王小毛”的故事犹如生活万花筒,五彩缤纷,主题和观念也是与时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