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能获得观众掌声,你爱干嘛干嘛。”正如马东所说,最近火热出圈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态度明确:能把观众逗乐的,就是好喜剧。
这标准看似轻描淡写,但几期节目过后,你会发现:赢得笑声不难,持续好笑却是难上加难;好的表演常有,但要好到让人惊喜,又真的不容易。
为什么?
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在综艺竞演的模式下,观众发笑的阈值逐步提高,曾经惊喜意外的表演都会变成习以为然的套路。
表演默剧的王梓,曾在线下默默打磨多年,首次登场的《空手道高手》就技惊四座。无论是充满日系动漫风格的面部表情,还是精准到宛如杂技体操的身体语言,又或是卡通感十足的口技配音,他在无实物、无台词的情况下,细腻还原出一段二次元世界的故事,给足了观众新鲜感。
但进入第二轮比拼,王梓带来的《爱神丘比特》得分却明显落后——相似的口技、表情、动作在上一轮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哪怕这一次搭配的是新主题,重新看来依然有审美疲劳,甚至只要略微走神就可能跟不上故事逻辑。
编创水平的参差,同样让“发笑”变成一件随机性极强的事。
在目前播出的五期节目中,出圈的佳作确实不少,比如兼具讽刺与喜感的《互联网体检》,充满荒诞与力量的《笑吧!皮奥莱维奇》,让无数“网瘾”和“拖延症”患者感同身受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但与此同时,不尴不尬的表演同样层出不穷,有的只顾升华主题却让人如坐针毡,有的缺乏基本戏剧动力只能生硬堆砌概念和笑点,就连被寄予厚望的金靖首次登场时也险些淘汰。
是观众不再喜欢金靖夸张的表演风格吗?未必。更关键的原因在于,金靖和老搭档刘胜瑛带来的《自信放光芒》并没有理顺女主角菲奥娜的行为逻辑,连她最后决定“大胆活下去”的表白都显得过于突兀。观众不理解人物,自然无法发笑,无法共情。套用黄渤评价另一组表演的话说,“当观众没有完全跟进去的时候,他们剩下的唯一任务就成了挑剔”。
从这个角度上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将编剧力量推向台前的用心,着实可贵。它不仅让行业知道了六兽、多明、于奥等编剧的名字,也让观众进一步体会到,哪怕看起来并不高级的“好笑”,背后同样有着一群人的苦苦思量。
当然,这份用心被传递得很克制,不卖惨,不叫苦,哪怕镜头捕捉到创作者们的抓心挠肺、焦头烂额,他们依然坦然面对:不好笑就是不好笑,下一次,从头来过,努力让观众笑出来。
大概,这就是一档喜剧综艺应有的品格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