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龙
在闹了横跨两个赛季的大半年后,曼联终于和他们曾经认定的主帅索尔斯克亚解约,以此事件为标志,一股这两年刮得有些邪乎的“名宿风”风力或将有所减弱。
曼联换帅,索帅下课,这些其实都不是太值得评论的事。足球世界分分合合上上下下本就平常,再用弗格森、温格这种20年以上连续执教一家俱乐部的情怀去看待问题,实在是过于天真。
这件事里,我觉得值得聊聊的是过去几年那股“选帅就要选有本俱乐部血统的功勋或名宿”思维,以下简称“名宿风”或者“DNA选帅法”。
其实就职业足球这项运动本身和职业俱乐部运作上百年的规律看,“DNA选帅法”根本就不是新鲜事物,而是早已有之、早已熟稔的一种操作。
一个球员,职业生涯从18岁开始,能踢到38岁那就是少数了,20年里如果能在单支俱乐部踢完2-3个合同周期,也就是8-10年,那绝对能列入“俱乐部名宿”行列。当然,时间短一点,但成就更斐然一些,拿到的奖杯更多一些,也同样有这个历史地位。如果你还是从一支俱乐部青少年队出道,一直踢到了成年队退役,比如马尔蒂尼、托蒂那种,那地位就更不用谈了。
从履历、经验和感情来说,“名宿”确实是一家足球俱乐部宝贵的财富,越是豪门,名宿越多,名宿的质量越高。
从传承的角度说,用本俱乐部的名宿当主帅,这是最省时省力、最稳妥可靠的方法之一。业务无缝对接、舆论普遍支持、角色迅速适应,而且,年薪待遇这种,还可以用感情打个折扣,董事会基本都这么认为。
足球教练的代际传承,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名宿教练”的传承。过去20-30年,欧洲足坛涌现的诸多名帅,很多都有受曾经母队提携扶持、最终站上巅峰的经历,安切洛蒂的AC米兰、孔蒂的尤文图斯、齐达内的皇马、瓜迪奥拉的巴萨、西蒙尼的马竞……
但随着这两年“少帅派风潮”刮起,各种助推名宿上位的例子开始泛滥。加图索执教AC米兰下课、兰帕德执教切尔西下课、索尔斯克亚执教曼联下课、科曼执教巴萨下课、皮尔洛执教尤文图斯下课……
这种风潮的背后有一个共性,就是俱乐部或多或少都遇到了低谷,有些甚至是肉眼可见的“历史性低谷”,在所有的治疗方案都没有效果后,有过本俱乐部效力的名宿普遍被球迷和媒体无限抬高,认为这种“DNA选帅法”可以解决俱乐部所有的“细胞问题”。曼联两年前用索帅和巴萨现在从卡塔尔请回哈维,都是特别典型的操作。
但问题是,名宿毕竟不是“脐带血”,基因是宝贵的财富,可不是包治百病,如果俱乐部内部的问题已经超越了足球业务本身,带着一腔赤诚之心、摩拳擦掌而来的名宿们,注定不会收获一份愉快而荣耀的执教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