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上海新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他山之石]

普陀区宜川街道整顿楼道堆物“有一手”

1.华经大厦依靠党组织2天拆除81扇铁栅门

2019年11月14日,《新闻晨报》刊登《加装铁栅门圈占公共楼道,这个小区2天拆掉81扇铁栅门》。

位于普陀区宜川街道的24层高的华经大厦,是一座住了152户居民的大楼,里面居民们陆陆续续装了81扇铁栅门。这些栅门里堆满了各种老旧家具和杂物,堵塞了整幢楼的疏散通道。但是,在宜川街道、普陀区消防救援支队等部门的支持下,宜川三村第二居民区委员会用两天时间就拆掉了这81扇铁栅门。

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琴说,因为楼里住的老人多,楼道里装铁栅门,让老人们进出很不方便。而且,万一有人需要急救或者发生火灾,这些铁栅门可能就会成为“鬼门关”。

决定拆除这些铁栅门,为楼里居民打开救生通道时,遭到一些居民的强烈反对。相关部门持续工作了几个月,一筹莫展。后来居民区依托党组织,多次召开支部会议,让党员家里先拆!

于是,突破口终于找到了。在党员居民们的带领下,拆除工作顺利铺开,两天时间就将81扇铁栅门悉数拆除。

2.在小区建“便民小屋”,提供居民不时之需的物件

《新闻晨报》2019年11月15日刊登《便民小屋成了小区居民的“百宝箱”》一文,介绍普陀区宜川三村第一居民区整治楼道堆物的经验。

经过多番走访,宜川三村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杜佳敏认识到,居民们在楼道里堆积陈旧物件,是备不时之需。如果居委会能够解决居民的日常需求,谁还愿意自己囤着?

于是,该居民区就在居委会建立了“便民小屋”,向居民出借不时之需的物品。从圆台面、八字梯到冲击钻、电子鞭炮等,应有尽有,从而让喜欢在楼道“囤货”的居民没了后顾之忧。

杜佳敏还组织居民将闲置物品拿出来卖,名为“同心淘淘乐”的“跳蚤市场”,在这个小区已开展了很多年。居民们用破旧物件可以兑换一桶油或者一袋米。居委会用很小的代价,就将居民“囤货”的习惯改掉了。

杜佳敏说,疏堵结合,就是他们的工作思路。让居民没有楼道堆物的理由,让居民乐意将利用率不高的闲置物拿出来交换,形成习惯,就达到了楼道堆物整治的目的。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