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钟 晖
市民们在大街上穿行之时,是否注意过桥下空间的面貌?如今,这一处最容易被忽略的空间,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足球场、篮球场、智慧停车场、绿色花园、艺术空间……不少桥下空间正“七十二变”,走过路过的市民,不经意间就能获得惊喜。
市道运中心表示,上海正着手打造桥荫新空间,力争要做到能休憩、可阅读、有温度,让灰色的“水泥森林”变得更加生活化、更具亲和力。
目前,本市已建立了“市级指导、属地实施”的桥下空间品质提升工作机制,打造出一批有体验度的“桥荫新空间”示范点。
下一步的上海桥孔改造计划
■静安区南北高架苏州河北岸桥下空间
拟增加滑板、攀岩、三人足球等多元潮流运动功能;优化内部运动空间交通流线和外部人车通行交通流线;置入一条联动地块的人行景观栈道,打造城市优美的灯光景观。
■宝山区蕰藻浜两岸南北高架下桥荫新空间
拟打造“北上海科创体验区”,构建科创与艺术融合、科创与城市生活体验结合的智慧科创湾,以水岸文化为主题,融入多样的休闲活动空间。
■徐汇区沪闵高架虹梅路立交桥下空间
拟打造一个集养护实训、智能巡视、道路历史变迁展示等功能,并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一体化示范化的养护基地。
>>>02版-0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