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钟 晖
晨报讯 你知道什么是“道班房”吗?道班房是养护工人日常驻守的地方,里面还堆放着材料工具以及作业车辆等。随着本市新一轮桥下空间品质提升拉开了序幕,经过改造的“道班房”也将最大限度地融入周边社区整体风貌,变成了独特的“道梦空间”和城市景观。
如何让道班房焕然一新,与城市景观相得益彰?上中西路道班基地改造提升项目就作出了回答。
地处徐汇区的上中西路道班基地,位于中环线(浦西段)与虹梅南路高架立交处,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看上去陈旧的基地实际使用时间并不长,但由于整体布局划分不协调,空间功能使用上相对单一,材料、机具堆放不合理,使得整体风貌略显陈旧,与徐汇区周边环境并不协调;加之基地内技防措施相对单一,存在隐患和漏洞。
据市道运局披露,道班房在改造时,其外部遵循“留白”的原则,充满设计感,与徐汇区市容市貌及周边街区环境相融合。功能使用区域划分合理、人车分离清晰,由多个集装箱组合成的内部建筑更有层次感,同时兼具模块化可移动、安全性完整以及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
如今的上中西路道班基地,跳脱出了原有传统道班房的布局模式,从前不起眼的道班房被打造成为了一个兼具使用性和现代感的新空间。那么,在改造过程中,他们做了哪些努力呢?
据建设者披露,布局方面要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将混乱的内部流线梳理清楚,总体布局分成仓储区、停车区、办公区以及备勤区四个大区域;将人行、车行流线分开,分别安插到每个大区,保证高效流畅的动线同时做到安全独立。
为了打造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养护基地,在基地内展台位置,安装了多功能高清信息显示屏系统,把LED显示屏、人行道闸(含人脸识别及测温功能)、车行道闸集成为一个系统,对进出人行道闸的人员自动鉴别和统计,可以区分是否为基地内人员或外来访客。
同时,根据当前对于养护基地疫情防控工作的管理,依据人脸识别单元自动对进入基地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如有超限立即报警。使得基地日常防疫工作通过信息化、数据化工具解决,形成闭环管理。
办公区建筑主要由两个会议室和若干个办公室组成,通过垂直方向的变化,组合出了两种形式的办公室、一个可容纳20人的大会议室以及一个可容纳10人的小会议室。
同时根据不同功能设置,局部点缀了一些绿色植物,使日常工作也能拥有“绿色心情”;同时,增设人行区无车流的布局,让人拥有温暖和安全的新体验。
如今的上中西路道班基地,已经焕然一新、今非昔比,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覆盖中环线(浦西段)至虹梅南路高架城市快速路,层次明晰、规模适当、反应灵敏、运转高效、配置合理、保障有力的城市快速路综合养护基地,实现了设施养护基地养护、应急、储备“三位一体”。
随着桥孔品质提升改建,上海正在集约化利用好这些桥下的“金边银角”。未来,桥下空间的功能性将更强、更有温度,将成为申城一道独特又靓丽的风景。
今年,市区两级交通主管部门将进一步推动一江一河区域及中心城区桥下道班房的品质升级工作,今后这样的道班房将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