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上海战疫

版面概览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穿梭小区各个角落为居民运送爱与温暖

像少年一样飞驰!90后奶爸踩轮滑鞋送物资

马毓均 /受访者供图

晨报首席记者 牛 强 实习生 谭登方

春日的上海,阳光明媚。一位少年踩着轮滑鞋,左手拎着一包物资,右手拿着大桶的矿泉水,时而直行,时而旋转,穿梭在小区各个角落,为居民运送防疫物资。伴随着一首清新、美好的“BGM”,呈现一幅“世间依然美好,人人皆为少年”的画面。

这是最近在抖音等社交媒体上爆火的一条短视频。截至记者发稿时,视频播放量已经破百万。视频的作者马毓均是一名船舶工程师,大学毕业后来上海工作生活近11年,如今是一名90后奶爸。像少年一样飞驰的他,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缕名叫希望的阳光——疫情的乌云终将散去,世间还会美好如初。

自喻“一条活蹦乱跳的鱼”

马毓均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白天是专业严谨的船舶工程师,晚上就化身为爱运动的视频博主。眼下,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小区志愿者。

谈起做志愿者的原因,马毓均表示自己特别爱运动,是一名马拉松跑者,没有疫情时即便不去参加马拉松,基本上每天也会跑个十几公里。“像我们这种长期保持高强度运动的人,不运动就会浑身不舒服。正好看到居委会在招募志愿者,而且我是入党积极分子,理应尽自己的一份心。”

报名之后,马毓均又跑去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推荐自己,说自己身体素质好,晚班也可以顶一顶,白班更没问题。就这样,他成了浦东某小区的志愿者。

初做志愿者时,马毓均给居民取快递、送药、送菜基本都是一路小跑。只有在搬运大件时,他才会使用电瓶车(可供使用的电瓶车数量有限,而且充电的地方也有限)。

“我们小区比较大,一些居民住在后门那边。封闭管理期间后门关掉了,我们只能从前门那里拿物资、送物资。从正门到住在后门附近的居民楼距离很长,走路要十分钟,加上拿着东西就更累了。有时中午温度稍微高些,我们穿着防护服更是又累又热。”

面对这种情况,马毓均想到了上大学时穿过的轮滑鞋还保存着,于是就开始穿上轮滑鞋给居民送物资了。他风趣地说:“有我一条活蹦乱跳的鱼,让我们整个‘水池’都能变得活泼。”

家人关爱是做志愿者动力

不少网友都为视频里马毓均娴熟的技术惊叹。其实,读大学时,马毓均所学的专业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在“冰城”上学,和冰雪相关的运动自然是“必修课”。他说,东北的冬天特别寒冷,但只要一上体育课,大家就打心里感到开心,冷也不怕了。穿着冰刀鞋在户外冰面上滑行,是马毓均大学最快乐的时光之一。后来,轮滑也成了他在无冰可滑季节的最爱。

毕业后,马毓均来到上海,顺利地成为一名船舶工程师。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他便将轮滑鞋搁置在了一旁,跑马拉松逐渐成为他闲暇时的消遣,后期他甚至还兼职做起了运动博主。“我滑冰没出圈,跑马拉松没出圈,放弃很久的轮滑倒是让我受到了关注。”马毓均笑着说。

婚后,马毓均和妻子定居在闵行,并且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自3月中旬,马毓均所在的小区进行封闭管理,直到今天他都没有跟妻子、儿女团聚,甚至还错过了女儿的生日。

每天只能靠视频电话见见妻子和儿女,马毓均说:“我的女儿还说留生日蛋糕等我回家吃,不知道还能不能吃到。家人给我的温暖,也是我做志愿者的动力。我现在就盼望疫情快点结束,带着家人一起好好地吃一顿。”

抗疫视频创作仍在继续

短视频火了以后,正好赶上全员核酸检测,小区居民封闭在家刷短视频时,很多人一眼就认出了马毓均。“那一瞬间我还是蛮骄傲的。而且小区的很多居民看到我发的视频后,也被我的热情感动到了,甚至还有人在微信群里问我们还收不收志愿者。”他说。

他也收到了不少来自于全国网友温暖的评价。有不少网友表示,刷完他的短视频后,心中因为疫情积攒的不少阴霾瞬间烟消云散,整个人都变得特别开朗乐观。

“其实我自己也是苦中作乐吧。因为做志愿者非常辛苦。”一向积极乐观的马毓均却总能用他的笑脸与阳光感染身边的人。

虽然收获了流量,但马毓均依然保持“人间清醒”,他表示,自己并不会趁热度去做些什么,而是趁热度继续去做些什么。眼下,他的抗疫视频创作仍在继续。他告诉记者一个准备发布的新视频里的故事:父母被隔离在单位,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独居在家,父母都以为封个四五天就结束了,所以也没有准备太多的食材给女儿。马毓均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当地的居委会,居委会很快地想出解决办法——每天都有志愿者给女孩送餐食。“我拍这样的视频,其实就是想呼吁一下,大家不要忘记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

采访的尾声,马毓均说,在他所在的志愿者群里,不少人留言,等疫情结束,准备跟着他一起学轮滑。他像少年一样飞驰的人生态度,还在感染着更多人。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