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 黄可鸿
3月25日收盘,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悄然创出历史新高,收盘价超53.8万美元/股(W ind数据)。如何解读巴菲特的成功?你是否陷入对他的误解?《奥马哈之雾:我们是否误读了巴菲特》是国内投资人的经典书籍,在多变市场下或能为你拨云见日,带来新的思考。
巴菲特说“不要亏损”,是拒绝风险吗?
有一句名言你可能听过——巴菲特说:“投资的第一条准则就是保证本金安全,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条,请参考第一条。”你可能也听过,巴菲特把冒险比喻为“推土机前捡硬币”。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巴菲特是不是风险厌恶、不接受股市风险呢?答案显然并非如此,毕竟风险与收益是硬币的两面,巴菲特的投资也一直处于股市波动之中。那么,需要警惕的风险是什么?
《奥马哈之雾》指出,巴菲特坚定地拒绝本金乘以零的任何可能性。他说:“无论基数多大,它与零相乘的结果依然是零!对于我来说,零的概念就是没有任何结余的损失。”
《奥马哈职之雾》认为:巴菲特1988年才大举买入,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巴菲特的投资标准发生了改变。
在买入可口可乐之前一年的股东信中,巴菲特与“老搭档”查理·芒格表示:“我们的目标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到优秀的企业,而不是以便宜的价格买进平庸的公司。查理跟我发现,买到货真价实的东西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可以说,巴菲特之前在忙着“捡烟蒂”,投资可口可乐主要因为新的选股标准。
在买入可口可乐之后,巴菲特在股东信中说:“我记不清是在1935年还是1936年第一次喝可口可乐的……在往后的52年里,当可口可乐席卷全球时,我也持续地注意到这种特质。然而在此期间,我却小心谨慎到一股股票都没买……到了1988年夏天,我的大脑与眼睛终于完成了联机动作。”
正如丘吉尔的那句名言:“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巴菲特把握住1988年可口可乐股价的暂时性下跌,这为他的买入提供了契机。
巴菲特一直是“简单投资”的倡导者,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天道酬勤,“股”道有时恰好相反。从长期的视角看问题,更能体会:离短期市场越远,或许离长期财富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