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生死相依的兄弟情在谍战中爆发出夺目光辉

跟着《风起陇西》观众学起了语文

制图/潘文健

晨报记者 曾索狄

正在央视8套、爱奇艺热播的电视剧《风起陇西》出分了!这部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路阳执导,陈坤、白宇主演的作品,近期口碑热度持续看涨,不仅豆瓣开分7.7,微博评分9.3,还斩获微博热搜196个,CSM63城收视率第一,猫眼、酷云、云合三大行业榜单首位,爱奇艺电视剧热播榜第一名,短视频平台总播放量超过2亿次。

但在此之前,《风起陇西》一度被认为有“观看门槛”,真的是这样的吗?这部戏到底值不值得追?我们从头说起。

《风起陇西》的故事以天下三分烽火四起的年代为背景,讲述了两个秘密情报线上的“小人物”——陈恭(陈坤饰)与荀诩(白宇饰)跌宕起伏的命运变迁,他们生死相依的兄弟情,在惊心动魄的谍战中爆发出夺目光辉,谱写了一段英雄传奇的故事。

从目前播出的情况来看,《风起陇西》前几集确实有些“慢热”,由于故事内容庞大而复杂,剧中出场的蜀汉人物众多,既有观众熟悉的诸葛亮、杨仪等等,也有很多虚构的新人物。

同时,与马伯庸以往作品相似,剧中出现了大量充满想象力的机构名称。从蜀国的情报机构“司闻曹”,到与之相对应的魏国谍报部门“间军司”,再到“游枭”“主记室”“闻军司”等等“新名词”,观众要在瞬间掌握确实不太容易。

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观众能慢慢品味到无数铺陈的线索正在慢慢展开:街亭失利,潜伏在魏国的陈恭腹背受敌,与他情同兄弟的荀诩领命“锄奸”,冲过层层磨难,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青萍计划”的隐藏意图,深深牵动着观众的追剧神经……

尤其是在熟悉了剧集“世界观”之后,观众能更加完整地欣赏演员们的原声表演:无论是历经挫折却始终怀有赤子心的陈恭,还是忠肝义胆饱经苦难的荀诩,或是步步相逼心思深沉的糜冲,乃至于坚韧勇敢的女性谍者翟悦,剧中人各有各特色,让人过目难忘。

此外,也有观众对《风起陇西》进行现代视角的“再创作”,比如剧中的司闻曹、间军司堪称大型职场,把各角色代入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

正如有专家学者将《风起陇西》与多部国产优质谍战剧进行类比剖析,深入“谍战”内核辨析人性立场的交锋,联系三国背景,解读此类故事生生不息、活力绵延的原动力。也有从小人物和赤子心的视角出发,肯定了悬疑之外对普通人朴素情感和真挚理想的描摹。还有着眼于剧集发展的方向,对《风起陇西》在类型融合方面做出的大胆尝试和探索予以赞誉。

最有趣的是,在追剧的过程中,还有观众意外学起了“语文”。比如在第4集中,李严获得了司闻曹的掌控权,上演新官上任三把火:“司闻曹曹掾冯膺,原职留用,减俸禄十石。”

这两句台词的“石”读音都是“shí”,有网友质疑,此处的“石”难道不应该读“dàn”?于是,有网友翻查《新华字典》,发现石在古代可以是容量单位,一石为十斗,也可以是古代重量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斤。在“dàn”的页面,《新华字典》还专门标注:此义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对此,《风起陇西》官微也在社交平台进行科普,“十石”应该读“十石(shí)”。

除此之外,剧中还出现了不少生僻字。

如今《风起陇西》结局将至,一线谍者的命运愈发牵动人心。你对这部作品是怎么看的呢?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