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人 钱德勒
最近,“港乐”这个词因为一档音乐综艺节目而高频出现在我的朋友圈里,在社交平台上也被讨论很多,它正展示着一种饱满的情绪和氛围感。究竟什么是港乐呢?有人说应该是以中国香港地区的社会生活为主题的创作作品,有人说必须是用粤语发音演唱的,还有人说只要是中国香港的歌手演唱的,无论粤语还是普通话都算。事实上,“港乐”是一个应时而生,需要时间打磨才能抵达精准的概念。
我看了几期节目却持续“意难平”。举个例子,李克勤翻唱陈慧娴的《傻女》,原歌词里有一句“只有请你的毛衣从此每天饰演你”,是以物喻人的窃窃私语,本来很适合浅吟低唱的,淡淡哀怨深刻沉浸,结果在节目中唱出了晚会大歌的凛然正气。我想这可能跟传播的介质有关,开放性的电视、网络节目需要在海量的信息里第一时间抓住注意力,恐怕只能祭出最炫的灯光、最高的分贝以及跌宕起伏的豪情,排列组合的新鲜感。这是演唱上的耍把式,会起效,但却并非港乐的精髓。
叶倩文也是节目嘉宾,但最懂她的内地名人恐怕是来自山西的贾樟柯,在电影里使用过《珍重》《浅醉一生》等名曲,小贾说她的歌里有江湖侠气,是孤独的,也是沧桑的。歌手本人在节目中比较尴尬,迄今为止除了给人自律的信息,并没有机会全方位展示魅力,这与选歌的刻板有关。我记得当年胡金铨翻拍电影《笑傲江湖》,任盈盈的第一人选就是她。
港乐里不止侠义,还有一类讲情爱的,有舍有得,聚散两依依。必须说一下,大概只有港乐出现了这种现象,《夕阳之歌》和《千千阙歌》都用的是日本歌手近藤真彦的曲子重新填词,难分伯仲,都是天后演绎,都成为殿堂级经典,每隔十年听一遍都有新滋味。两首歌是一个“港女”的两面。前者是梅艳芳演唱,写不服,人生都是单向奔赴,情难归志难酬。“奔波中心灰意淡,路上纷扰波折再一弯,一天想到归去但已晚。”后者是陈慧娴演唱的,写释怀,过尽千帆皆不是,但刹那即永恒,“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都比不起这宵美丽。”
如果要我选一首港乐高度凝结人生感叹,那只能是陈百强原唱的《一生何求》,最初是作为港剧《义不容情》的主题曲出现。黄日华饰演的阿健陷入巨大的困惑,我所信仰的诚与爱还有价值吗?歌名就是很多人生活漩涡中突然惊醒,射向自己的四字叩问。
类似只凝望自我,没打算打鸡血讴歌大义,带着伤痛的“港乐”可以说是70、80后生人的集体BGM。港乐里当然有《男儿当自强》《沧海一声笑》《真的汉子》《红日》这类豪气冲天的正能量,但是它们不是被割裂的“唯一”,港乐里还有《一生所爱》《偏偏喜欢你》《喜帖街》等等“小我的存在”。永恒的月亮有阴晴之分,有圆缺之别,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港乐的内核就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融,如街边最常见的冻柠茶,酸甜涩冰,每一种都因为其他种滋味的存在而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