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财经新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 部署支持民间投资和推进一举多得项目的措施

更好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和就业

制图/张继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支持民间投资和推进一举多得项目的措施,更好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和就业;确定阶段性缓缴中小微企业职工医保单位缴费,加力支持纾困和稳岗;决定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部署缓缴行政事业性收费。

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思路、政策取向,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抓住时间窗口,注重区间调控,既果断加大力度、稳经济政策应出尽出,又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物价,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会议指出,扩大有效投资,要注重启动既能补短板调结构、又能带消费扩就业的一举多得项目,调动各方积极性。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一半以上,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大政策支持,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一要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和国家明确的重点建设领域,选择一批示范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已确定的交通、水利等项目要加快推进,在招投标中对民间投资一视同仁,并尽快推出以工代赈具体措施。二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民间投资手续办理效率,将大项目纳入地方重点项目库并加强用地等保障。各地要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严格履行政策承诺。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发展创业投资。三要鼓励金融机构采用续贷、展期等支持民间投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抓紧推出面向民间投资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会议强调,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里子”工程,投资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是一举多得的代表性项目。要结合已部署的城市老旧管网改造,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科学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健全收费回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导金融机构发放长期贷款,对项目主体发行信用债给予市场化增信支持。

会议指出,保住1.5亿户市场主体,就能稳住就业、保持中国经济的韧性。为进一步助企纾困和稳岗,对符合条件的地区,允许中小微企业缓缴3个月的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规模约1500亿元。政策实施要直达市场主体,免申即享。缓缴不影响医保待遇,保持报销比例和药品品种稳定,确保应报尽报。

会议决定,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把交通物流、水电气暖、金融、地方财经、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等领域作为重点。各地各部门要在7-9月进行自查自纠,重点整治降费政策落实不到位、借疫情防控名义违规收费、收取明令取消的费用、强制捆绑搭售、乱检查乱罚款等问题。对自查自纠要适时开展联合检查,严肃处理并曝光典型问题,用改革办法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同时,各部门要有全局意识、同舟共济观念,系统梳理本领域涉及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原则上缓缴一个季度,不收滞纳金。要制定和公布缓缴清单,并适时督查落实。

国家统计局:

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

据新华社报道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

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生产供给逐步回升。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月份同比下降2.9%,转为同比增长0.7%;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5.1%,降幅比4月份收窄1个百分点。

在稳投资、促消费政策的作用下,市场需求逐步改善。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1至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05964亿元,同比增长6.2%;5月份环比增长0.72%。

外贸进出口明显加快,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月加快9.5个百分点;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1至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4.9%……结构优化升级态势持续,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好。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稳增长政策发力,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前期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生产明显改善。5月份,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3.2%和1.1%,降幅比上月收窄超过10个百分点。

“总的看,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呈现恢复势头,但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外部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经济恢复仍然是初步的。主要指标增速还处于低位,恢复基础还需要巩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下阶段,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推动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持续恢复。

[新华时评]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据新华社报道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5月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举措正在显效。

今年3月起,国内疫情多点频发,经济回升势头承压,4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5月以来,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工业生产由降转增、服务业生产指数降幅收窄、市场销售有所恢复、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地区加快恢复。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6月经济运行有望进一步改善。

我国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以来,外媒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鼓噪一时,其能拿到台面上来讲的逻辑无外乎就是把一时的“困难”说成是永久的状况,把局部的影响说成是整体的态势。新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印证了我国前期经济波动主要是受疫情冲击的短期变化,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也不会改变。

当然,我们要在恢复发展中坚定信心,也需充分认识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尽管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呈现恢复势头,但国际局势不稳定因素堆加导致外部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因此国内经济恢复仍然是初步的,经济恢复的根基还需进一步巩固。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也不会改变,这是我们应有的信心和底气。下一步,我们要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下功夫,进一步落实落细各项稳增长举措,推动经济持续恢复。一方面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抓细抓实各项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实施提速增效,推动稳经济政策再细化再落实,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勇于担当,求真务实,以更强的决心、更积极的作为坚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更多市场主体的信心与活力,推动经济持续恢复。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