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体育新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民主法治让迎龙村“颜值”“内涵”双蜕变


位于上海市奉贤区西南部的迎龙村迎龙村短短几年间,乘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换道超车”,努力探索法治乡村建设新路径,让村民在“看得见发展,记得住乡愁”中获得满满的参与感和幸福感,全村实现了从颜值到内涵的双“蜕变”。

现在的迎龙村不仅作为全市唯一入选村编入了国家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18-2019)》,更成功创建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上海市家门口好去处,成为深受市民追捧、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

■美丽约定·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

民主法治建设是乡村治理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建设法治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奉贤区不断探索“人民乡村人民治”的建设之路,将法治精神和礼奉贤人文化融入到村规民约当中,让法治化框架下制定的村规民约成为乡村治理的“宝典”,为“美丽乡村”立下“美丽约定”。在《美丽约定十条》全区推广的身后,迎龙村就好像一把“密钥”不断输送着经验支持,参与《美丽约定十条》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有力的阶段性成效。

■信访代理·法治力量促民生福祉

“农保”这一普惠全市农保人员的好政策,正是源自迎龙村“信访代理”机制的推动。所谓信访代理,是近年来由奉贤区信访办在迎龙村创新试点开展的一项工作制度,旨在将信访工作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努力实现群众“最多访一次”,把群众关注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在村居生活驿站、村(居)委会信访代理服务站、睦邻四堂间信访代理服务点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作为“信访代理员”的迎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天舒在走访和“人民建议征集”过程中发现:差异化的转诊制度是为了实现分级诊疗,但对农村的老人来说,的确是增加了其就医成本。2020年7月,当市领导来到柘林镇开展接访下访工作时,李天舒就提出了将居保病人转诊手续制度进行优化,“信访代理”发挥了助推力的作用,也为进一步畅通百姓信访与谏言渠道增加了重要的一环。

■三治融合·乡村文明善治开新花

早在2014年,奉贤区首次试点建设的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就在迎龙村,它不仅解决了“空巢”以及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就餐难问题,更为老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让老人们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结合宅基睦邻四堂间,迎龙村还建立起“宅基议事堂”民主议事平台,全力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迎龙村也由此在2021年底获得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获此殊荣的上海市仅有三家。

1个党建服务站、1个生活驿站、7个宅基课堂、7个党建微家、6个睦邻点、15处宅基议事堂,构架起“三治融合”的四梁八柱,让法治精神、文明新风、美育德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迎龙村将发展龙舟文化融入到党建引领下的精神文明内涵提升上,每年六月,端午主题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如火如荼,村民以饱满的精气神参与“奉贤区最美河道”龙湖上的龙舟赛。乡村美育,德化人心,迎龙村把“贤美文化”融入到为民精细化服务之中,先后组建了党员公益志愿服务队、爱心关爱志愿服务队、医疗关爱志愿服务队、老龄关爱志愿服务队、妇女维权志愿服务队等8支志愿服务小队,打通了服务村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践,营造了“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泛舟烟雨菛垄,又见炊烟袅袅。迎龙人的幸福感溢于言表,流露于举手投足之间。法治是他们的底气,更是这个南上海美丽乡村最美的底色。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