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娱乐脱口秀

版面概览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唯一回味的古偶剧


最近因为《梦华录》的爆红,古偶剧话题热了起来,不少老剧也跟着被翻出来,被对比。我看这一类型的剧本来是不多的,但只有它值得我回味,在居家办公期间,我就是靠这部剧纾解情绪的——七年前的《琅琊榜》。

七年前,剧中梅长苏生死未卜,原著小说其实是盖棺定论了,他毅然决然地奔向了他所选择的未来,也是他所选择的结局。一部好的作品往往有多层韵味,最初人们看权谋,而今我重新看,却更唏嘘一个人的成长主题:有人终将老去,但有人正年轻(刺猬乐队创作的歌词)。抛开架空历史的戏剧情节,我以为《琅琊榜》具有穿透时间的魅力是因为它用变型的形式含蓄又不失深情地记录了两代年轻人之间的冲突、置换与错位,其中最典型的关系就是谢玉与梅长苏。他们本是一类人,但最终成为对立面,他们的故事一直在不同的分身、时代里演绎,流转。

谢玉是被称为朝廷柱石的宁国侯,当年被喻为“芝兰玉树”的美男子,即便人到中年也透着让人无法忽略的雍容贵气,某种程度上现在的他是庙堂上人到中年的梅长苏。谢玉是梅长苏翻案之路上最大也是最难的障碍,因为他的状态是粘稠、模糊的,与梅长苏所爱之人、不忍之人都有千丝万缕的纠葛,甚至可以说,谢玉一度属于梅长苏前世林殊的“桃源”。

梅长苏高于谢玉的人格魅力不在满,而在于藏,在于亏,在一个角色的“留白”之处。梅长苏执意不住靖王府,要在金陵修建苏宅,是他复仇大业间隙的“精神寄托”,也是金陵的“留白”,就像内卷的年轻人总有一个兴趣爱好安抚被营业拖拽得疲惫不堪的灵魂。苏宅里贴的字是“上善若水”,苏宅的风格也是江南水乡。如果谋略的事儿暂时休憩,这个宅子里就是梅长苏与飞流的日常,除了抚琴焚香,也是招猫逗狗,羡煞旁人。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梅长苏是片刻林殊,风花雪月,贵在淡雅。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苏宅与靖王府有一条密道,这条密道一头是代表静好田园的人间,一头则是拨弄风云的权谋炼狱,一头是读书修身、水草丰茂的少年韶华,一头就是争斗撕扯、烈火烧心的斯文狂徒。

《琅琊榜》以谢玉和梅长苏之间的智斗为核心圈起了一个高概念、架空历史的人物群像,几乎每张面孔都栩栩如生。第一代主要人物是梅的父辈们,无论是忠还是奸,他们的梦想、价值全得益于不近人情运转的庙堂系统,直到有人牺牲也没有机会反省;第二代呢,是梅和他的朋友圈,继承了地位、才华,是天之骄子,也被它们束缚,庆幸的是他们有自觉性,经过生离死别,逐渐意识到人格独立的可贵。

在剧中,一个少年要掩埋多少秘密在自己的“苏宅”里才能假装镇定、假装成熟地去面对世界的复杂与残酷,选择抗争还是选择低头,选择保持清醒还是同流合污,选择梦想而孤独还是因为恐惧本身而放弃原则,是漫长、艰难的过程。在故事之外,《琅琊榜》作为一部古偶剧给我的启发是,但凡还有一丝力气,就要有退的勇气和信念,不要害怕被认为不够成熟甚至成功,恰恰相反,我们所处的世界更需要有人还能在喧嚣中安静下来,驻守良善。

媒体人 钱德勒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