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首席记者 沈坤彧
昨天凌晨4点半,余先生从位于普陀区金沙江路附近的短租房出发,花40分钟左右到达上海市安亭公安检查站。在原地等到6点,车辆开始逐渐通过卡口进入花桥,他在25分钟后回到了位于花桥的家,此时不到6点半。
过去三个多月中,位于昆山的花桥地区遵循江苏省防疫政策,原则上对上海实施人员不进不出的管理政策。6月1日,上海解除全域静态管理后,6万多沪昆通勤人却无法恢复日常的通勤生活。他们被要求进行7+7隔离,因此绝无可能每日往返上海和花桥。晨报关注到这个特殊的群体,并发布了《宠物店店主在车上睡了俩月后被拦在花桥卡口,那些不回去、出不来的沪昆通勤人……》,反映沪昆通勤难题。
余先生是我们当时的受访者之一,因为太太工作调动到安亭,两人从去年开始在花桥租房居住,同时将上海的房子出租。6月1日起,余先生必须回单位复工,而太太仍然留在花桥。由于上海的房子租期未到无法收回,所以在过去20天里,他先后住过酒店和短租房。
19日中午,《昆山发布》发出“2022年第103号通告”,宣布于20日早上6点起有序开放在昆山有固定住所或工作单位的人员沪昆通勤,余先生成为通告发布后第一批回花桥的通勤人。
6:00
暂停提供电子凭证
根据这份通告,理论上非中高风险区的沪昆通勤人将不再实施7+7隔离政策,可每日往返上海和花桥。但所有通勤人员须申领沪昆通勤”电子凭证,经查验后方可通行。
申领“沪昆通勤”电子凭证要经过几道程序:首先须下载“鹿路通”APP;提前24小时通过该APP的“沪昆通勤”模块进行信息登记,填报包括个人信息、承诺书、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资料;然后经审核方能获取电子凭证。
当天因为申领人数过多,程序被挤爆,系统陷入崩溃。因此当余先生出门的时候,他并没有申领到“沪昆通勤”电子凭证。5点15分左右,他驱车抵达安亭-花桥卡口,这也是目前花桥地区恢复沪昆通勤的唯一卡口,发现前面等待的车辆已排成两三百米长队。而在旁边的非机动车道上,也早已等候了几百辆电瓶车和自行车。
在等待的人群里,有几人正在进行现场直播,表示“要带大家感受这历史性的一刻”。6点一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喇叭声响成一片,庆祝时隔数月后终于得以进入花桥。余先生在通过卡口时,工作人员仅要求他出具了24小时以内核酸阴性报告和苏康码。
余先生在现场得知,因为“鹿路通”系统崩溃,暂时不需要提供“沪昆通勤”电子凭证。而且,如果车主的苏康码是绿码,但核酸阴性报告已过期,也可以直接在现场进行核酸采样。他觉得,采取这样的方式还是很人性化的。
余先生还注意到,非机动车通过得很快,但平时的五条机动车道只开放了两条车道,因此还是花了点时间。“我后来看路口的监控,大概到6点40分以后就比较通畅了,当时检查口的两条车道又增加了两个检查点位”。
另一边,在6点沪昆恢复通勤的时候,安亭也对花桥进入上海的车辆进行了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的检查。由于规则明确,大家都已提前准备好,所以通行很顺畅。
7:00
地铁安亭站上车还有空位
6点半左右,当余先生到家放下行李,正在洗漱打算吃早饭的时候,住在地铁11号线兆丰路站附近的胡先生刚刚出门。虽然沪昆之间已恢复通行,但11号线昆山段依然停止运行。胡先生是长宁区一家公司的程序员,公司10点左右上班,由于担心路上遇到问题,他比平时提早两个小时出门。
因为地铁昆山段停运,他必须到安亭站上车。“我骑了一段电瓶车,花了10分钟左右到兆丰路。然后从兆丰路步行到安亭站,走了10来分钟。7点,已经在地铁上了。”8点左右,下了地铁的他在公司附近做了个核酸,8点20分,进入公司。
他觉得这一路还比较顺畅,当然和疫情前没法比,但至少恢复到今年2月份的情况了。2月中旬,因为苏州出现疫情,11号线昆山段就停止过运营,这一停就到了现在。从那时起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胡先生每天用电瓶车加步行的方式解决从家到安亭站的通勤问题。
相比4个月前,他最直观的感受是地铁站的乘客明显少了。“当时安亭站进站的时候还得排队限流,因为要把花桥段这三站的人进行分流。而疫情之前,虽然不用分流,但我在兆丰路这站上车的时候,车厢每次都是塞满的。”
11号线地铁昆山段共有三站,由近及远分别是兆丰路站、光明路站和花桥站。通常情况下,早高峰的时候终点站花桥站和倒数第二站光明路上车的人就能把车厢填得半满。而昨天,胡先生惊喜地发现自己上车以后竟然还有位子坐。
“很多花桥的小伙伴都在观望,因为今天是沪昆恢复通行的第一天,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他们不敢冒险。”胡先生说,他昨天上班肩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大家打个前站,看看现在地铁到底是什么情况。在安亭站上地铁后,他拍下车厢的照片分享到了微信群里。
11:18-13:51
打不通“鹿路通”客服电话
吃早饭的时候,余先生觉得心里不踏实。保险起见,他决定还是在花桥做个核酸检测。
根据通告,沪昆通勤人员每日都要进行核酸采样,上传24小时核酸阴性报告证明才能更新电子凭证。“万一上海的报告这里不认怎么办?”他吃完饭就出了门,走向核酸点。
余先生在花桥租的房子紧邻安亭-花桥卡口,因此那里设置的核酸点位离他较近。“我以走路的方式去卡口走了个来回,感觉下来就是如果步行的话动线会很长。因为很多路口都封了,必须按照他们规划的动线来走,就会绕不少路。”
被封的包括兆丰路路口,余先生发现这里设置了很多核酸检测通道,将陆续投入使用。他的手机开了计步模式,走完这个来回后,共计7500步左右。他说,平时相同的路程用不了昨天一半的步数。虽然步行要绕点远路,但是方便了很多没有24小时核酸阴性报告的通勤人从上海进入花桥。
“他们是征用了一个废弃的工厂,在那里设置了一些核酸采样点位。从上海来的非机动车和行人走卡口的时候不检查,而是统一聚集到那里再检查。有24小时核酸阴性报告的人就可以走一个快速通道,没有的话就把你分流到采样点位,现场做个核酸。”
作为今早第一批通过卡口的沪昆通勤人,余先生的回家路算是走得比较顺畅,但到了昨天中午,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在余先生所在的沪昆通勤群里,不少人反映“沪昆通勤”电子凭证又成为必须,导致大批人在卡口被劝返。“虽然系统恢复了,但这个凭证是要审核的,审核的过程极慢。”他说,“群里有人核酸都过期了,还没审核完。”
这让余先生坐不住了,虽然昨天顺利回了家,但他第二天还是要在上海和花桥间往返,电子凭证终归是桩心事。“我就开始打电话,负责审核的是‘鹿路通’APP的运营公司,可以打他们的客服电话。我有朋友打通了,说打通电话催促以后对方立刻就给你审核通过了。但我从中午11点18分打了第一通,到下午1点51分打了最后一通,尝试了几十次,还是没打通。如果他们不审核,核酸过期以后想要重新提交都不行,也就是说,连第二天的通行证都没机会提交审核。”
记者随后试图拨打余先生提供的电话号码,同样尝试未果。
“现在一个大问题就是卡口外面车子排的队越来越长,一方面检查的口子开得太少了,另一方面就是大量电子证明批不下来。“余先生说,“我刚才在群里看到的最新视频,车辆已经堵到曹安公路墨玉南路路口了。这里疫情前就很容易堵车,现在更夸张。这样下去,到了晚高峰的时候半个安亭交通都得瘫痪掉。”
这也是很多昨天开始恢复沪昆通勤的人最担心的问题——回家怎么办?胡先生说,他昨天之所以敢出门,就是因为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晚上发生什么情况回不来,我就先在酒店住着。”
截至昨日下午4点,余先生依然没有打通“鹿路通”客服电话,让他更加无奈的是,“鹿路通” APP又一次崩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