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报记者  徐妍斐
 “又想跑单,又要防着自己中暑!”今年26岁的顾阳华在上海做外卖骑手已经三年,从未遇到过这样热的夏天。近期上海的气温屡屡冲上40℃,让自诩能吃苦、不怕热的他都有些扛不住了。
 每天出门,他都把自己皮肤裸露的部位尽可能地包裹起来,带上1.5升加了盐的开水和清凉油、人丹丸,然后冲进大太阳底下开始战高温。“虽然辛苦,但能挣钱就安心。”
 等红灯时绕远避太阳
 在陆家嘴一带送外卖的顾阳华没想到的是,7月上旬以降,突如其来的高温一下子将外卖单量提了上来。
 “天气最恶劣的时候,大风大雨、高温,都是外卖员挣钱的好时候。”顾阳华这两天的单量恢复到了60多单,其实还可以接更多,但出于保护自己的考虑他就差不多维持在这个量——“站点里现在每天跑100单以上的牛人也有,太拼了!”
 自打高温天气来了,顾阳华每天出门的装备就变多了。火辣辣的太阳下,并不是穿得越少越凉快,顾阳华采取了物理防晒,“用过防晒袖套,效果一般,索性就穿长袖防晒衣了。”除了长衣长裤,头盔口罩外,他还在脖子上挂了一条毛巾,用以遮挡后颈部位,因为那里一天下来最容易晒红晒伤,同时也方便擦汗,有时候汗水滴进眼睛里咸得慌。
 除此之外,他还给自己准备了一个1.5升的大矿泉水瓶,并不是未开封的,而是出门前特别灌的凉白开,里面加了一点盐分,用来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虽然喝了这么大瓶的水,但上厕所的次数也不算多,因为排汗都排掉了。清凉油和人丹丸也是必备的,清凉油用来涂太阳穴和人中,人丹则是每过几小时就补吃几粒,预防中暑。
 40℃的天气和以往最大的区别在哪里?顾阳华举了个例子:“大夏天很多人不是喜欢走荫凉处么?我之前就不会特意避太阳,哪怕树荫就在旁边也不会多走几步路去躲树荫。但这两天不行了,太阳下尤其是等红灯的时候最难过,所以在路口尽量找树荫或电线杆阴影下躲一下,哪怕离路口远点。”
 接个“三胞胎”乐了很久
 每天大约10点半左右,订单开始密集地在手机里响起来,一般要到下午1点半以后才会逐渐减少。“之前我里面穿了个黑背心,结果夜里回到家吃了夜宵准备洗澡,发现黑背心变成了黑白背心,上面全是盐巴,后来高温天气里面就不穿黑色背心了。”
 顾阳华还告诉记者,夏天去商场里取餐吹空调是最舒爽的时光,所以比起街边餐饮店,他更喜欢商场里的商家,可以进去吹上几分钟的空调。不过本轮疫情后,很多商场在户外设置了取餐点,但仍有一些商场可以进入。“百联世纪购物中心的取餐点是在商场内的,马路对面的世纪大都会也可以进,比较喜欢那里的订单。”外卖骑手们会把来自同一家商铺送往同一个方向的订单叫做“x胞胎”,顾阳华前天就接到一个“三胞胎”,让他乐了很久,同时有三个小杨生煎,送同一个小区,一份工把三份钱挣了,尤其等餐的时候还有空调吹!
 对于不能进入商场的取餐点,他则耐心等在建筑物的阴影下,趁机喝水吃饭涂清凉油,抓紧休息。“集中取餐点相比自己去商场里的商家拿,跑腿少,但等的时间变长了。高峰时候有的商家非要等到集满一辆小推车才下来,你打电话告知骑手已经到了,商家也分不清哪单是哪单,只让等着。”顾阳华遇到过在高温天里等了三刻钟,然后得知商家漏做的情况。
 一天中最美妙的时刻,就是忙完午高峰,顺路去饮品店给自己买一杯加满冰块的茉莉绿茶。原本一款“冰鲜柠檬水”号称是外卖小哥的降暑神器,只要4元,许多外卖骑手都爱买。顾阳华也买过一次,但发现太甜了,而且没有不甜的选项,于是后来购买时,他就选了同样4元的茉莉绿茶,选更解渴的无糖款。“其实也不是没水喝,但买一杯这样的饮料算是给自己的小奖励。”顾阳华说,虽然外卖骑手每单挣的都是辛苦钱,但4元一杯的饮料还可以接受,“每天要送很多奶茶,经常出入奶茶店为顾客取货,自己也享受一下”。
 看到同行中暑后避高温
 今年31岁的王宏波在杨浦区五角场一带送外卖,跑的是相对自由的众包。五角场这一带的商场基本都设置着户外取餐点,这让进入商场吹空调成为奢望。最近一段时间上海持续高温,他有意识地减少了跑单时长。
 “上周还没有40℃的时候,有一天忙完午高峰坐在路边吃饭,就感觉头很晕,有点犯恶心,没有胃口。正好旁边也有个外卖小哥,盒饭放在地上,头一直埋在膝盖上。后来他向我求助,说自己中暑了动不了,我就连忙去喊了商场保安一起来帮忙,还去附近的奶茶店要了一些冰块,用毛巾包着让他敷在额头上。保安也拿了扇子过来给他扇,过了几分钟他说感觉能走了,就扶他去商场入口处休息。”
 这次经历让王宏波决定“悠着点”,放弃12点到下午5点的最热时间段。每天早晨先看天气预报,如果当天报在38℃以上,那这天他就跑上午和晚上。“其实穿戴好一身,33℃、34℃的天气已经很热了,气温太高的话消耗量实在太大了。下午的时候就打盹儿休息补充体力,争取晚高峰气温下来了多跑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