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刘志飞
近日,从六大国有大行到九家股份制银行,甚至部分城商银行都在纷纷下调存款利率。从各家商业银行整齐划一的动作来看,这次存款利率下调是有统一指引的,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银行降成本,增利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银行支持实体经济,为进一步下调贷款利率腾出空间。
银行调整后存款利率有差异
继9月15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集体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之后,招商银行同日跟进。9月16日,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等八家股份行也宣布下调存款利率。
记者梳理发现,六大行存款利三年期均降15个基点,其它则降10个基点。但最新的存款利率仍有差异。比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行存款利率一致,下调后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二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25%、1.45%、1.65%、2.15%、2.65%,均下降10个基点;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6%,下调15个基点。邮储银行下调后半年期、一年期存款利率略高于五大行,分别为1.46%、1.68%,其余存款利率则与五大行一致。
而九家股份制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普遍下调5个基点,各类定期存款产品下调幅度在10—50个基点不等。根据官网信息,招商银行调整后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65%,两年期定存利率为2.15%,三年期为2.6%,五年期为2.65%。恒丰银行调整后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95%,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为3.1%,略高于其他股份行;其他7家股份行调整后存款挂牌利率基本一致,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85%,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分别为2.65%、2.7%。
减轻银行净息差下行压力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下调存款利率是银行在息差压力倒逼下做出的应对之举。今年中报业绩发布会上,多位银行高管也坦言,去年以来净息差下行压力较大,存款成本管理是当前银行稳息差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了解,这已经是年内第二次出现多家银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今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鼓励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个基点(BP)左右。多家银行均收到这一窗口指导,如果调降,银行宏观审慎评估(MPA)会有加分。随后的5月,五年期以上LPR报价超预期下调15个基点,一年期LPR报价则保持不变。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此次存款利率调降与4月逻辑并不完全相同,4月份的调降行动是央行引导下的存款利率上限下调10BP,而此次更接近于8月LPR调降后,银行面对资产端利率的下降,主动在存款端依据新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进行了跟随式调降。
该团队认为,此次存款利率调降是结果,与4月不同,并不指向9、10月LPR会单独调降。再度调降可能发生在年底或明年Q1期间:一是由于美国通胀超预期后,9月21日联储大概率加息75BP,央行再度调降MLF利率需要兼顾海外加息节奏,可能明年一季度掣肘更小;二是8、9月经济信用数据修复的持续性有待观察,近期政策稳增长有所升温,效果仍要待1~3个月数据验证。
让储蓄从银行搬家
存款对银行来说属于成本项,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银行降成本,增利润。有统计显示,今年居民存款明显向定期存款迁徙,抬高银行整体吸收存款成本,存款利率下调也有利于刺激这部分钱重新流动起来。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国内居民企业存款连续近一年都在环比上涨,目前上市银行中近75%的负债均是存款,今年上半年计息成本负债率仅下降1BP,这其中与今年存款规模上升,并且结构定期化明显有关(活期占比下降至37%)。此次存款利率下调后,银行可以获得更低的存款成本,净息差得到维护。
据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度增加3.6个百分点,创下自2002年三季度以来的历史新高;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7.9%,比上季度减少3.7个百分点。
分析机构认为,存款利率下调一方面可以促使存款“搬家”,促使广义流动性转化为剩余流动性,给资本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另一方面,搭配着终端贷款利率的下降,也将提高居民企业借贷意愿,进而助力四季度信用企稳。
此外,存款利率下调对居民理财最为直接的影响,将体现为挂钩存款产品作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同步下降。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银行理财产品29万亿元的存续规模中,有15%的产品底层资产配置在现金和存款产品上,此次存款利率下调肯定会带动这些产品收益率的下降,尤其是货币基金等现金管理类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