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倪 冬 通讯员 种晶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为持续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长宁区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宣传工作紧扣时代脉搏,坚持守正创新,讲好消防故事,不断创新思路方法,增强全民消防安全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消防安全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把握应急宣传“新”脉搏
当前,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对消防宣传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移动互联的要求,长宁区消防救援支队全媒体中心在实体化运作过程中已初步崭露头角。
今年年初,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支队以最快速度完善应急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在志愿服务、方舱抗疫、复工复产消防安全指导等方面开展报道,凝聚了共识,科普了消防安全知识,其中《上海战“疫”他们的身影很帅》在新华社客户端的浏览量达167.7万,《这个劳动节 致敬你我身边的最美身影》达129.7万,《火焰蓝进驻集中隔离点驻防》在中国消防微博的浏览量达2801万。
近年来,为发挥榜样力量,支队不断创新理念、方法,陆续推出了全国119先进个人季刚、长宁区平安卫士乔云峰、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杨振鹅等先进典型。支队全媒体中心撰写的《您守护健康 我守护安全》文稿,讲述了坚守防疫岗位的消防员张欣和他在战疫一线呼吸科医生父亲张弢的感人事迹,获得了广大网友点赞。
作为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长宁区登记的境外人员约8万人,占全市境外人员比重超过1/5。
为增强在沪外籍人士对消防安全的参与度,支队因地制宜组织来自法国、荷兰、印度、意大利、智利等多个国家的10余名外籍人士,成立了首支上海外籍消防志愿服务队。
疫情防控期间,这支外籍消防志愿服务队在支队指导下,配合长宁区各街道、居委等担任小区防疫防火志愿者,发挥了特殊作用。
“破圈”传播消防平安文化
为打造长宁消防特色形象,支队全媒体推出了原创IP“防火侠”,打造《防火侠》系列科普短片,通过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科普消防安全知识。
为扩大宣传影响力,支队连续三年邀请著名足球运动员颜骏凌担任长宁消防宣传大使,拍摄畅通生命通道等公益宣传视频;多次携手上海电视台录制消防安全节目,做客上海交通广播电台《有请发言人》等节目,畅聊消防民生热点。
为拓宽消防宣传阵地,支队连续三年在全市5000辆出租车上不间断播放消防公益广告,年均播放量达13200万次。
同时,支队还携手公益合作伙伴中南置地,结合“中仔南妮”卡通形象,陆续推出了“消防安全大作战”动画片、消防公益微信表情包、“一鹿平安”消防文创礼盒等文创产品,增强了消防宣传的亲和力,如今已成为长宁消防对外形象宣传的一张名片。
推动治理模式
向事前预防转型
为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消防安全宣传必须要扛起“预防为主”的宣传重任。
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支队充分借助各类高科技技术,让市民“零距离”接触消防、感受消防和学习消防。今年“119”消防宣传月,首次亮相的“全息裸眼3D消防科普教室”,利用时下最新的虚拟数字人技术,打造出3D“蓝朋友”形象,为市民普及防火知识。
同时,支队还联合第三方打造了“绿色多功能消防宣传屏”,集“消防宣传屏+共享充电宝+消防设施柜”于一身,已在全区大型商业综合体、医院、展馆等人员密集场所投放100余块,既解决了市民手机充电难的问题,还能吸引市民驻足观看消防科普片,更能在遭遇火情时及时提供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