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到TALK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好好说话的导演

媒体人

八年多前的文艺电影居然在新年伊始惹出社交平台上的“论战”,香港大导演许鞍华在行业内部的分享讲座中发言,主题是谈与演员合作的方式、方法,其中就提到了合作2014年电影《黄金时代》的汤唯,很直接地说对方表演是不对的,于是就惹出一番风波。但如果仔细去看整场讲座的录音文字,就会发现这不过是注意力偏差,导演下嘴更狠的其实还是自己,反省自己面对与汤唯沟通的问题,她自觉怕麻烦,没勇气或者干脆就是想不明白,没有更好的办法。许鞍华的动机很纯粹:因为我已经75岁了,也许再过两年,会体力不支,也非常有可能就老年痴呆了。只不过时至今日的汤唯,凭借出演韩片《分手的决心》拿下青龙影后,也随着片子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有可能问津表演奖入围资格,成为当下冷清行业中稀罕的流量密码。

我个人是觉得完全不需要为许导演撑腰,她并不需要,也不要落井下石批汤唯演技,她本就是演员中的特例,对于任何导演来说都是“盲盒”,有没有抽中质感与风格靠导演说戏、指导演员的功力,也靠一点点剧本、环境、卡司搭建的安全感。实际上包括许鞍华、陈可辛在内的大导演都公开表示过,李安把汤唯拍得太好了,以至于后面的都不知道怎么拍,怎么用。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纷争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

在导演自己坚持多年收集的访谈录中,我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端倪。许鞍华会用“愚蠢”、“后悔”、“创作力下滑”、“心态很奇怪”来反省自己执导生涯中的真实感受,当然也会毫不客气,无差别地指出包括刘德华、舒淇、斯琴高娃、周润发等汤唯前辈在合作过程中的问题,简单说,她就是在展开“自我批评与批评”,而且前者的比重明显很高。

我以为75岁的她守住了创作者的初心,就是忠于感受。拍好一部电影没有那么容易,是导演、演员以及台前幕后全部工作人员需要调动极大的生命能量去投入、感受以及反哺故事的过程。有误差、有遗憾都是非常正常,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电影的魅力之一,电影人就是在无限接近于理想、完美的追逐道路上蒸发了痛苦与欢喜,留下来的就是作品本身,能好好聊的也只能是作品。过度联想到“诛心”是不应该提倡的舆论风气,在许鞍华的认知里演员只有表演的部分值得讲,也应该去讨论,这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她用了差不多一生的时间去领悟,也自谦地说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更多更好的办法。

相比之下呢,内娱曾经出现的“敢说”有多少是偏离作品创作。要么是文人相轻,吐槽别人,放过自己;要么是轻飘飘自嘲,嘻嘻哈哈就把推敲对付了,还有一种其实最可怕,只有赞美没有内省也没有批评,你好我好大家好。将业务讨论逼进商业社交场合里,情商才是硬通货,请问这样最终对谁有好处?是能多产出几部好电影吗?答案显而易见了。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