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3版:周到LEISURE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出境游市场复苏迈出“加速度”

近期,国家入出境旅游政策利好消息频出。自2月6日起,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内地与香港、澳门入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试点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业务和“机票+酒店”业务。

昨天,上海3家旅行社的4个旅游团先后出发,开启出境旅游的行程。同时,旅游执法部门也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执法监管力度,对“不合理低价游”、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目的地国家不符合规定等出境旅游业务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常态化、长效化的查处和整治。

满足不同年龄层出游需求

2月6日是文旅部试点恢复旅行社出境团队游业务首日,春秋旅游从上海出发的首个出境团队游当天启程,涵盖老中青各年龄层的24名游客,在春秋旅游领队师文的带领下从浦东机场出发,前往普吉岛,开启6日5晚的跟团游。

春秋旅游联合泰国国家旅游局上海办事处,在浦东机场举行了“出境旅游首发团泰国普吉岛欢迎仪式”。在浦东机场2号航站楼20号门内春秋航空的值机柜台边,身着泰国传统服饰的泰国礼仪小姐热情迎客。

师文有着丰富的普吉岛带团经验,是本次春秋出境游首发团的领队。“这也是我时隔3年第一次出境。3年了,我终于再度举起春秋的旗帜,站在20号门这里集合游客。”

“疫情前,我经常出国,飞过很多国家,但普吉岛这次是第一次去。”看到春秋旅游普吉岛产品海报的第一眼,游客俞女士立刻定下了出游计划,选择和闺蜜来一场定制普吉游。”

值得一提的是,团里还有一组游客原本3年前就计划前往泰国普吉岛旅游,无奈受到疫情影响,被迫取消了已经定下的行程,这一等就是3年。在了解到2月6日起出境游试点恢复后,第一时间联系了春秋旅游的销售咨询并报名了本次行程。

和普通跟团游不同,在普吉岛当地的行程设计中,春秋旅游这次也做出了创新:根据游客需求,定制不同线路,即游客随团队同一批次进出,但是在行程安排中却有着不同的玩法。攀牙湾橡胶园、攀牙油画咖啡馆、拉外海鲜市场、海景星巴克……更多的景点,特色的玩法,由游客自行选择。

此外,为了让跟多人及时了解普吉岛现在的真实情况,包括住宿、用餐、车辆、风景、服务水平,也包括进出境的实际感受度等,春秋旅游还在首发团的行程中,安排了直播内容,让国内想去旅游的人看到旅行的真实情况。

据春秋旅游统计,截至2月3日,春秋旅游上线销售出境游产品近千款,包括跟团游、自由行、签证服务及“机票”“酒店”等单项产品,充分满足不同年龄层游客的不同出游需求。

跟团游产品均价略有上浮

昨天出发的还有同程旅行首个出境游团队,他们同样是从上海出发前往泰国,预计在泰国曼谷、芭提雅、普吉岛等旅游目的地完成6晚7日的旅行,之后返回上海。

早在1月20日出境跟团游试点恢复的消息发布前,同程旅行度假业务就展开相应布局,并在近期将产品推广上线。

截至目前,同程旅行出境跟团游和“机+酒”产品线路数百条,覆盖已开放出境游的全部国家。同程旅行数据显示,目前跟团游咨询量最大的出境游目的地国家为泰国、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斐济等海岛型度假目的地也受到中国游客欢迎。

同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出入境航班量还未完全恢复,跟团游产品平均价格较疫情前略有上浮。在产品形态上,游客更喜爱小团、私家团等私密性更好的产品,这也是疫情后国内游客旅游消费升级的体现。

未来,同程旅行将推出更多2-10人的私家团产品,这类产品最低2人成团,由当地导游负责接待,一方面满足人们对于私密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另一方面让游客可以更好接近和了解旅游目的地的人文精髓。

海外长线游逐渐回暖

截至2月6日,携程共上线近1200条出境团队游及“机票+酒店”打包产品,覆盖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瑞士、马来西亚、匈牙利、埃及、新西兰、阿联酋、俄罗斯、柬埔寨、斯里兰卡、老挝、肯尼亚、斐济1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

春节后大量国际航班复航,为出境游提供了进一步便利,随之出境游产品的预订也相应上涨。携程数据显示,春节过后一周,出境团队游和“机票+酒店”打包产品的预订量,环比假期一周增长超3倍。“这个数据反映了游客逐渐对出境游恢复信心,同时旅行社上架的产品也更加丰富,为人们出国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携程团队游CEO江文表示。

游客信心恢复还体现在海外长线游需求逐渐回暖。据了解,3月18日上海出发,人均价格27999元的携程首班新西兰出境团,开售后立即卖空。从报名情况来看,凭借热情好客、机票价格相对便宜,泰国依旧稳居出境跟团热度第一;其次马尔代夫、埃及、新西兰、印度尼西亚也倍受游客青睐。据了解,除了不断研发上线新品,在拓宽售卖渠道方面,携程加强了直播带货、营销推广的力度,并且也将出境产品在线下门店广泛推广。

晨报记者 杨婷婷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