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到FOCUS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线上、线下双通道教学 上海老年大学师生一起跨越数字鸿沟

按需开课,书画歌舞样样有

艺术插花教室
拉丁舞教室
钢琴教室

上海老年大学B101教室内,一群老年学员合着热烈动感的音乐,在老师的领舞下,开始学跳拉丁舞。

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里不仅有大镜子,墙壁上还安装了大屏幕,老师的示范动作实时传送到大屏上。原来,线下课程同步线上直播,方便因故不能来现场上课的学员在家学习或者延时回看。

过去3年催生的线上教学形式,正助力上海老年大学的学员们提速跨越数字鸿沟。如今上海老年大学的每一间教室都有这样的大屏幕,保持线上、线下双通道教学。

线上线下双通道教学

记者走访上海老年大学时发现,学校每间教室门口都安装有电子班牌,学员扫描电子班牌上的二维码签到方可进入教室。同时,教室里均配备有直播设备及大屏。

教室里设置大屏直播老师授课内容,对于一些实操类课程,大有益处。以钢琴课为例,学员需要观察到老师演示操作的动作细节,而坐在离老师稍远的学员,很难看清老师弹奏时的指法。

有了大屏,教室里每一位学员都可以通过正对老师键盘的摄像头,从屏幕上看到高清显示的指法示范。而为了照顾两个座位朝向的学员都能抬头就看到大屏,钢琴教室不同墙面安装了多块大屏。

书画教室里一样有大屏。但记者观察到,坐在教室后面的学员,干脆把手机摆在课桌上,打开了课程的线上直播画面——不用跑到讲台跟前围着老师看,也不用抬眼看墙上的大屏,老师绘画时的实时手部特写动作,通过面前的手机,一目了然,尽收眼底。

老师带头跨越数字鸿沟

3年前,上海老年大学的课程,并不进行同步线上直播。

“过去的3年催生了我们的课堂线上教学,”上海老年大学教务办工作人员表示,“老年人上网课”,在之前是很难想象的。

2020年春,上海老年大学暂时停课。当时,学校就开始思考和探索,如何在非常时期满足学员们的学习需求。起初,学校收集筛选了多个平台上适合老年人学习的视频资源,推送给学员。2020年秋,在学校的组织下,上海老年大学部分教师先行先试,开始尝试通过“钉钉”平台向学员授课。

教学向线上转移的尝试,对老师和学员而言都有不小的挑战。上海老年大学的授课老师大多是高校等单位的退休人员,他们和学员一样都是老年人,对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工具和手段都不甚熟悉,有些人甚至有抵触心理。

但形势逼人,面对线下开课的不确定性,学校着手开展了线上教学的相关技术培训,2020秋至2021年期间,学校几乎所有教师陆续通过分组分批、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接受了培训,同时,培训范围扩大到各班级的班长、骨干学员,进而扩大至所有学员。

2021年,上海老年大学教学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开班率达到了90%以上。

教育资源惠及更多老人

因为走通了线上教学的模式,2022年,上海老年大学没有停过课(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老师们还根据学员的最新需求,在线上教学期间及时增加新的课程内容。比如不少学员在小区里做核酸检测采样志愿者,他们希望老师能教他们用手机调取核酸码、健康码、行程码的操作;有学员则反映,不会使用手机“买菜APP”,希望能教智能手机应用这方面的技能。

学员们现学现用,当他们学会了用手机买菜,就开心地在班级群里分享他们的喜悦。

本月初,春季学期开学时全面恢复线下教学,但开学之前学员们纷纷向学校建议,不要取消课程的线上直播。过去3年来,教师和学员们已经对于线上学习的形式轻车熟路,甚至产生了某种依赖。以记者所观摩的艺术插花课为例,授课对象除了教室里的20多位学员外,还有11位学员在线听课学习。

有些老师临时去了国外,课也没有停。比如,有位讲授声乐课的老师,需要暂居国外一段时间。得益于有线上教学的形式,这位老师人在美国,课却没有停,她克服时差,依照课表排定的时间在线授课。

特殊时期探索出来的线上教学形式,也让上海老年大学看到了学校教育资源惠及更多老年人的可能性。

上海老年大学“中国古典文学赏析”课程非常热门,但限于教室的规模,一个线下班级只能招收50名学员,不少有意向修学这门课程的老年朋友报不上名。可不可以开纯线上班?毕竟,纯线上课难以满足学员社交需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学校尝试推出了该课程的纯线上班,居然招到了170多人。

晨报记者 徐斌忠 唐 玮 摄影报道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