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鼓励社区医院开展适宜外科手术

上海流感流行强度持续下降,口罩怎么戴卫健委给出意见

制图/潘文健

记者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上海即将印发《关于提升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重点强化社区卫生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公共卫生网底功能、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服务功能和重点人群的康复护理服务功能。

市卫健委还透露,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整体疫情形势还是比较稳定的。4月份以来每天发热门诊量降到六千到七千,随着天气逐渐的转暖,季节性呼吸道疾病态势会下降。

|口罩的佩戴分为三种情况

昨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怎么佩戴,尤其是公众场合佩戴口罩发布了新的指引。

市卫健委主任闻大翔最新解读介绍,口罩的佩戴按照新指引的要求,大致分为三种情形和类别,一是应该佩戴,比如有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或者核酸检测阳性者应该佩戴。还有一些特殊的场所,比如医疗机构,您去就诊或者去陪护、陪诊也需要佩戴。一些特殊人群和场所,比如老年人集聚的养老机构、护理院、社会福利机构等,也要佩戴。

第二类是建议佩戴。建议佩戴是人群集聚的相对比较封闭的场所,比如各类公共交通,飞机、火车、轮船、地铁,人群非常密集的场所。像影剧院、客运场所、站点,也是人员非常密集的场所。还有些老年人或者伴有基础疾病、孕产妇等,前往密闭空间场所时,建议佩戴。

指引也明确列出了可不佩戴的范围。室外、露天广场、公园等,以及上班族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其工作人员相对固定,可不佩戴。在户外进行运动的人员,佩戴口罩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也可以不用佩戴。

闻大翔指出,总体来说,合理佩戴口罩还是能够有效的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传染,根据国家的指引,市民要结合自身情况,来合理选择“应该佩戴”“建议佩戴”或者“不佩戴”。

|9价HPV疫苗将扩大供应量

闻大翔指出,疫苗接种是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防护措施。流感疫苗是预防控制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建议一些重点人群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比如说医护人员、老年人、养老机构、护理机构,包括托幼机构、中小学的教师、学生等。一般来说流感疫苗接种后的两到四周,在体内可产生抗体,经过六到八个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疫苗接种者如果要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建议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进行接种。根据流感每年高发的时间特点,一般建议在10月底或者之前完成疫苗。

针对关注较高的9价HPV疫苗紧缺问题,闻大翔介绍,HPV疫苗属于非规划疫苗,一方面大家不用只盯着9价疫苗,另一方面将争取扩大供应量。就上海来说,2021年提供了55万剂,实际接种30万剂;2022年提供63万剂,实际接种59万剂。上海也会增加HPV接种预约和一系列服务的配套措施,并对疫苗HPV接种加强规范性管理。

|强化社区卫生的服务能级

上海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已有50家配备了CT,剩余的至少配备了DR,影像设备。今后将通过互联网技术,把检验、检测、影像学检查的数据,上传到上级医院、区里医疗中心或者三级医院进行诊断读片。

总体来讲,上海已经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能够为社区老百姓提供就近便捷的基本诊疗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服务。

此外,上海市卫健委牵头,联合十多个相关委办局制定了《关于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重点强化社区卫生的服务能级: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适宜技术的外科手术,包括一般清创缝合、皮下囊肿、切开引流等。同时放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用药比例的限制,促进社区用药目录与二、三级医院目录逐步衔接,方便居民在家门口配药,不能简单地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只能配药的门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将依托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进一步推进和强化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全市累计签约家庭医生制度约有920万人,按照常住人口来算,签约率约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签约率近90%。闻大翔指出,下一步,上海将在继续加强与重点人群签约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与在职人群、在校学生的签约,也鼓励整个家庭与家庭医生签约,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家庭医生就在身边。

与此同时,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网底功能,尤其突发集聚性公共卫生事件或者重大传染病传播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急处置能力需要不断提升。

晨报记者 陈里予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